美文网首页好书汇读书
《球状闪电》读书笔记

《球状闪电》读书笔记

作者: 鹤舞九天 | 来源:发表于2019-04-28 23:27 被阅读2次

如果说历史类书籍是关注人类的过去,那么科幻类书籍就是关注人类的未来。

高三分文理科之后再也没捧起过科幻类书籍了。在2019大年初一刷过《流浪地球》电影之后,便有了看科幻书籍的冲动。在先生的强烈推荐之下,买了这本《球状闪电》。

《球状闪电》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在主人公的十六岁生日之夜,也是一个雷雨交加之夜,他的父母被穿墙而过的飘忽的球状物触及,双双瞬间变成一堆粉末,这个飘忽的发着蓝光的球状物就是球状闪电。主人公从此以后对球状闪电讳莫如深,但内心深处一直渴求研究球状闪电。以球状闪电为主线,通过主人公的一系列经历,作者逐步揭示出球状闪电的物理性质,以及如何激发球状闪电和球状闪电在军事和民用中如何发挥作用。

作者不屑于华而不实的词藻,仅用最平实的语言,缓缓讲述了一个荡气回肠的科幻故事。因父母的死,主人公在读大学、研究生、博士期间一直保持一种异乎常人的冷静,几乎没有社交,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研究球状闪电上。后来邂逅了同龄人林云,一位对新概念武器近乎痴迷的女军官,一起探索球状闪电。他们一起想尽一切办法联系和拜访国外的相关专家,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做实验。最后在一位物理学天才丁仪的帮助下解开球状闪电的谜团并运用于战争。继球状闪之后又发现了更具威力的宏原子核。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探索球状闪电的历史进程中,国内外许许多多的人为此付出了生命,包括主人公的大学老师张彬和他的妻子,包括林云和她的男朋友江星辰,包括许多的海军战士,包括苏联的科学家。。。等等。

很高兴,这本书没有"戏不够感情凑”,而在即将结尾时又有了一点温情,呼应了开头,满足了理科女读者们的强迫症。比起春节档《流浪地球》电影,这本书看起来还要过瘾。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庆幸不是所有人的大脑都格式化了。还有像刘慈欣这样的作家们和其他为人类事业做贡献的科学家们在默默关注着人类未来的发展。书中不仅仅讲述了球状闪电,更在讲诉故事时说到了教育,说到了反战争,说到了人性,借助书中各角色之口表达作者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

这本书适合骨子里热爱科学的人读。文中有大量的关于物理学的专有名词,喜欢物理的人会享受其中,不喜欢物理的人读此书会失掉一半的乐趣。

读到拽爆了的宏聚变,浑身为之颤抖。临近结尾看到林云量子化时,浑身起鸡皮疙瘩。看到战争结束后人们相拥而泣,感觉每一个毛孔又舒张开来,每一个毛孔都熨帖了,舒服!看到最后作者又留了悬念——灵异事件一样的"蓝玫瑰",浑身又起了鸡皮疙瘩。第一次看书看出多种身体反应。

这是继《活着》之后读到的第二本叹服的书。

谢谢邓先生一再执着推荐!果然好书!

《球状闪电》读书笔记

相关文章

  • 为使命而生,为理想而亡

    前沿 这是《球状闪电》的一篇读书笔记。特别的,送给读书和写作路上的自己 最开始听闻球状闪电总是和特斯拉相关,据传是...

  • 《球状闪电》读书笔记

    好几年前读过刘慈欣的《三体》,对这部科幻小说印象深刻,其惊人的想象力满足了我脑海里的各种想象欲望,更为牛B的...

  • 《球状闪电》读书笔记

    如果说历史类书籍是关注人类的过去,那么科幻类书籍就是关注人类的未来。 高三分文理科之后再也没捧起过科幻类书籍了。在...

  • 《球状闪电》

    1、列瓦连科:“在西伯利亚,什么都百分之百保险不一定好,有时你飞到了头,却发现还不如中间掉下来,这一点格莫夫博士用...

  • 球状闪电

    今天,为了让自己不去多想,看了一本《球状闪电》,刘慈欣写的。我觉得吧,不论是科幻小说,还是历史小说,本质上还是以人...

  • 《球状闪电》

    很早就看过刘慈欣的《三体》,但没有看过他其他的作品。今天机缘巧合之下看了他的《球状闪电》,感觉也很好,是那...

  • 球状闪电

    科学的入口处就是地狱的入口处。——马克思 ……有时你飞到了头,却发现还不如中间掉下来…… 看完三体之后,大呼不过瘾...

  • 球状闪电

    我的思想仿佛是一根用细丝悬吊着的铁砧针,而那个纸箱子是一块强磁铁,我可以努力将针转向其他方向,但只要这种努力一松懈...

  • 球状闪电

    “其实,儿子,过一个美妙的人生并不难,听爸爸教你:你选一个公认的世界难题,最好是只用一张纸和一只铅笔的数学难题,比...

  • 球状闪电

    三体前传:球状闪电 刘慈欣 序曲 >> 在这狂暴的雷雨之夜最能体会出家的珍贵,想象着外面那恐怖危险的世界,家的温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球状闪电》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gs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