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儿】——"给明天一点谈资。"
明儿
▼
约瑟夫·海顿,奥地利作曲家,是继巴赫之后的第一位伟大的器乐作曲家,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被誉称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
海顿 莫扎特亲爱的“爸爸”
▼
海顿与莫扎特、贝多芬三人同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海顿是最年长的一位,当莫扎特和贝多芬在音乐上遇到问题时都是向海顿请教才得以解决,因此二人一直以海顿的学生自居,对海顿极为尊敬,称他为 “海顿老爹”。而其中莫扎特与海顿的关系最为亲密。
海顿与莫扎特、贝多芬在一起17岁时,莫扎特在遇到了比他大24岁的海顿。海顿在听过莫扎特所作的一首新的四重奏后,他对莫扎特的父亲说:“我真诚地在上帝面前发誓,你的儿子将是我见到过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他不但爱好音乐,而且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作曲的技巧!” 两人经常喜欢一起演奏弦乐四重奏。从那时起他对莫扎特以后的作品有了很深的影响。
海顿与莫扎特此后,海顿就不断地将自己的作品 以及分析指点莫扎特作品的文字寄给莫扎特。莫扎特也很感激海顿的指点,为此特意写了首四重奏,以配合海顿刚刚完成的Op.33系列,并将这首作品献给了海顿。
海顿移居维也纳之后,依然倾心地关注着莫扎特所取得的每一成就。1788 年5月,莫扎特将修改后的《唐·璜》在维也纳上演。歌剧公演以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它说得一无是处。为此曾有过一场不小的争论。当有人征求海顿的看法时,他回答道说:“我无法对争论下最后的断语,但是据我所知,现在活在世上的作曲家中,莫扎特是首屈一指的。”
1791年,海顿初次访问伦敦,启程前莫扎特担心以后再也见不到和蔼可亲的“海顿老爹”,不禁失声痛哭。最终,莫扎特的忧虑变成现实:当海顿带着无限光荣离开英国时,30岁出头的莫扎特就匆匆离开人世。海顿悲痛不已:“一想到我的莫扎特,就止不住要伤心落泪。”
悲情婚姻的男主角
▼
在音乐家的悲剧婚姻中,如果海顿说是第二名,没人敢说第一。
海顿并不美貌,个子也不高,而且他得过天花,脸上留下了许多疤痕。不同的肖像画家为他画像时,都着重表现他的人格魅力,而尽量避免写实他的丑陋的外貌,结果任何两张他的肖像都不相象。
在维也纳求学期间,海顿寄宿在一位理发师家中并爱上了理发师家中的女儿,海顿表白后,姑娘说,我宁愿去做修女。理发师只好安慰他:“年轻人,别难过,你要不要试着和我的大女儿做朋友呢?”于是海顿,向女孩的姐姐玛利亚·安娜发动了攻势,并在1760年结婚。然而没想到,这次婚姻却成了海顿一生的悲剧。
用“悍妻”、“恶妻”形容海顿的妻子也不为过。婚后,玛莉亚在家常常对海顿又吼又叫。非但如此,玛莉亚根本不懂得欣赏,她还曾把海顿的乐谱当成发卷,或是将原稿拿来当点心盒的衬垫。
海顿的妻子玛利亚·安娜很多次,海顿指着妻子的肖像画怒骂,“就是这个女人,不知道多少次,把我逼得差点儿精神错乱……”海顿在伦敦期间,曾向写信朋友诉苦“我的老婆,是地狱中放出来的野兽,她从心中的胡说八道,实在让我忍无可忍,我再也不想回去了……这样她好像才有些收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