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鼓励不是一种需要掌握的技能,而是一种展露在外的修养,只有那些对孩子保持足够的敏感和爱的人才能拥有。
永远不要贬低你的孩子(一)
歌德说过:“有错必纠是对的,但鼓励他人上进的效果更好”。持之以恒可以教会孩子行为规则,鼓励孩子却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
我对我们班的孩子做过的调查,内容涉及他们的父母。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你觉得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哪些是具有鼓励性质的?下面是孩子们的答案:
五、六年级:
·妈妈和我一起参加好玩的活动。
·爸爸表扬我的作业做的很棒
·我去竞选班级班长的时候,爸爸妈妈说他们相信我会表现得棒
只要我学习尽力就行,快乐最重要!
·爸妈安慰我,帮助我克服学习困难的时候。
·爸妈拥抱我的时候!
·爸妈同意我的看法的时候。
·有一次我参加跆拳道比赛,爸妈一直陪我比赛至结束,为我加油。
首先建议大家来试一试,让儿子或女儿列一个清单,说说在他们心目中,作为父母的你有哪些地方是在鼓励他们。
孩子把事情搞砸了以后,父母是如何反应的呢?看看孩子列出来的清单就知道了。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谓搬地有声,比其他任何人的言辞都更有分量:父母对孩子说的话可能一锤定音,的未来许多年里孩子的自我认知。世界上有许多辅导师和心理治疗师都指出过,人们大脑中经常回放一种声音,叫“磁带”,通常都是父母评价我们的时候在我们大脑中留下来的印记,其效果往往是让我们怀疑自我。
对于的大多数的父母来说,孩子可能是一生中最难鼓励的人了。可能是一生中最难鼓励的人了。当然,父母有时会自然而然地鼓励孩子几句,可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要自始至终地鼓励孩子真是做不到,好像人一旦做了父母以后,鼓励就变了味道似的,总是和各种各样的想法、情感搅和在一起。为什么呢?因为朝夕相处之后,父母对孩子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好处坏处尽收眼底,孩子哪些地方做得不够的,父母总觉得有责任提个醒,逼一逼孩子;换句话说,父母总觉得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常常自然而然地苛求孩方法;父母确实想要鼓励孩子,可她眼睛里看到的多半是孩子的弱点,很少看到他们的强项。下面我们就先从反面入手,说说哪些东西不能算作鼓励,然后再从正面讨论,看看哪些品质或行为才是真正的鼓励。
哪些东西不是鼓励
1批评
批评有很多种形式,有直接了当的批评,比如给孩子贴标签,讲你怎么什么都不会,你接收能力怎么这么慢.......不过,间接的表扬其实也是一种批评,比如这样的话:“很好,终于把房间打扫了,我就知道你能做到”。对于,孩子来讲,父母一天到晚督促他们改进自己也是一种批评。父母发现子女身上的优点,用言语或者行动明确表达出来,而不是带上一些负面的潜台词。
2轻描淡写
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父母往往会好心办坏事,轻描淡写式的言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举个例子,孩子受到打击了,我们会安慰他们说:“我看还好啊,事情没那么槽糕嘛!”或者说:“用不着这样吧?有什么大不了的。”之所以这么说,大概是因为我们觉得孩子在小题大做。问题在于,是孩子就会小题大做;在大人眼里可能小事一桩,可孩子看来可能就是很紧的大事了,孩子希望父母重视,注意倾听,并理解他们;父母如果说些息事宁人的话,本意虽然是安慰孩子,可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孩子听了以后反倒不想再和父母分享心事了。
3人比人
我一学生告诉我,他妈妈经常用邻居家的孩子和他做比较,人家成绩好,听话,懂事.....你是什么都不会,你什么时候才长大,才懂事。做这样的对比,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印象就是原来我在父母眼里什么都不会,这样一来,母子间就没有什么话可说了,沟通会越来越少,孩子还会对父母越来越反感。
4一味补偿
在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一句话说的不中听,接下来就开始用说好话来补偿孩子。不要试图掩盖自己错误,对孩子说奉承的话,应该尊重孩子,实事求是的向孩子道歉。鼓励是发自内心的,不要因为内疚而去鼓励。
5摆布孩子
“我知道,你学画画肯定没有问题,肯定画的很棒”
“妈妈,我从未想过去学画画,是你觉得我应该去学,不是我”
现实生活中这样类似的对话肯定有的。其实,做父母的人都有这种倾向。每对父母都想看到自己所爱的人获得成功,希望看到孩子既然努力了就有所进步,所以才对孩子旁敲侧击,施加压力。如果孩子真的想做成一件事,可是又有一些胆怯时,那么给他们一点压力是非常好的,但如果是父母一厢情愿的话,给孩子施加压力就成了摆布孩子了。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我的思想,父母想让孩子去做什么,应该与孩子沟通交流,知道孩子是怎么想的。不要把家长的自我意识强加给孩子。父母认为是好的,不一定对孩子就是好的。
以上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鼓励孩子的行为。想想看,大家做过其中哪些
这样做对孩子们有什么影响呢?
网友评论
2.文章思路清晰,段落结构安排合理。你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教师的角度,告诉家长怎样与孩子沟通,比较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并能举例说明怎样才能鼓励孩子,激发孩子的自信,感觉得到你是一个有爱心有耐心有方法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