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幼儿园里漫长的春假,我们宅在家没有出远门,于是决定招募几个孩子排一出儿童剧《拇指姑娘》,这篇文章,用于记录一些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供有此想法的老师和家长参考。
首先,因为我们是先定故事和改编剧本再招募演员,所以,改编剧本的时候,要有灵活性,旁枝的角色应该可增可减,有一些角色的故事可以自己演出,也可以通过其他角色的描述,或者通过画外音的描述来体现,这样,对演员的人数要求就会比较的宽松,可行性会大大增加。
如果没有改编剧本的经验,其实就掌握一条基本原则,尽量多地用说话和动作来表现故事,就可以成功地把故事表现出来了,如果有大背景等无法用说话动作表现,可以用画外音作“旁白”。当然这是最低标准,往高的标准,就自己去学编剧相关知识啦。
我们的《拇指姑娘》剧本初稿的演员范畴是5-10个,结果我们招募到了8个小演员,4男4女,最小的两个三岁,最大的九岁,除了9岁的小米是小学生,其他都是幼儿园的孩子,完美。
有了演员,有了剧本初稿,下一步就是讲故事,读剧本,和分角色,对于学前班年纪的孩子们来说,我们认为戏剧效果不是最重要的,让孩子们都能开心地参与是最重要的,所以所有的女孩子们,我们让她们都出演拇指姑娘,用服饰来表示她们演的是同一个人。当然每个姑娘都是分饰拇指姑娘和其他一个角色的。分角色我们是和孩子们一起商量的,原则是自己喜欢和大局需要,听完故事和剧本后,每个孩子提自己能演的两个角色,然后我统筹了一下,再和孩子们确认最后的安排,过程非常顺畅。
角色分完,需要根据演员的年纪和成熟程度更改角色的戏份和台词,让它们能基本匹配他们的能力,由于大部分孩子都不识字,改好的剧本请一个普通话好的按段朗读下来录音,便于孩子们听。
头两天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们理解剧情和背台词,为了减轻他们的压力,我们是在一个宽松而嘈杂的环境里进行这些的,其他孩子自己在玩乐高,我一幕幕地拉着相关的孩子在角落里对台词,没有演出的感觉,只是在角落里讲一些戏念一下台词,以免在他们台词剧情都不熟的时候就开始了害怕。
从第三天开始,我们开始逐渐加压,所谓加压,就是开始让别人观看,开始习惯和应对表演给别人看的压力,第一步就是,这一幕的演员在背台词时候,其他演员观看。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的小导演开始真正地了解和记录大家的排演情况,进入了导演的角色设置。
基本的台词过关了,我们加入了基本的道具,走位,和一些非常基础的表演要求,真正一幕幕地演了,开始我们要求一幕必须完整演完再开始下一幕,如果出错出戏就重来,后来我们逐渐提高了要求,要求八幕都要完整地演完才算成功,如果中间出错出戏就要从头再排,八个人成为了一个团队,儿童导演和服化道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小米和凡凡开始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大约每天一个半小时的排演,一周后,我们进入了彩排,挂上了布景,加入了配乐,演员们也带来了服装,小米导演和凡凡完全承接了所有导演和服化道的工作,我已经在边上无所事事地放配乐了,两天彩排后,我们进行了正式演出,演出非常棒,让我最感动的是,他们真的成为了一个团队,为了快速地换布景和服装,互相提点和帮助,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把所有的演员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全部完美地完成了。
几条教训
1.在剧本定稿前,应该和每个孩子商量他的角色台词的表达方法,因为有些孩子对书面化的台词的不易接受,增加了一些无谓地表演难度和心理压力。
2.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应该让孩子们参与所有的道具设计,制作和配乐选择,现在这两个环节我们是由家长完成的。
3.虽然一开始3-6岁的孩子们似乎背不下很多台词和剧情,但是到最后我感觉我还是小看他们了,他们一开始更多地并不是背不下来,而是不适应,应该在他们适应后和他们商量再改一版剧本,增加台词和表演细节,现在我觉得,他们做得到。
几条要诀
1.逐步加压很重要,随着对自己角色的熟悉程度增加,他们的胆子会越来越大的。
2.充分估计他们的能力,除了演,逐步让他们承担更多的其他工作。
3.对他们的要求,维持在比他们的现状高一点点。
4.相信孩子们。
给几个孩子排演儿童剧的要点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