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学曾笑称我有志于当龙门石窟的导游,白马寺我亦有志于。
四九冰上走的天气却暖和如初春,早上醒来忽想,白马寺清凉台的那株腊梅应开的正浓烈,于是前往清凉台看那一树的暗香浮动。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汉明帝夜梦金人,博士傅毅启奏:臣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其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于是汉明帝派大臣蔡音、秦景等人出使西域求佛经、佛法。公元67年,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法同返洛阳,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故取名“白马寺”。
白马寺共有五重大殿,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清凉台)。白马寺是集历史、佛教、建筑、政治、文化等与一体的寺院。
以前去人文景点玩,因为不了解,或者说文化修养不够,都是去看热闹的居多,看的多了,慢慢的看出一些门道来,对佛教的渊源有了一点的了解,分清了汉魏与盛唐人物雕塑的异同,看到了历史的变迁等等,每一个人文景点,都是一个活的教材,用它的沉静,用它的丰厚,用它的质朴向你娓娓道来,讲述一个个尘封的故事。
我仿佛看到乔达摩.悉达多在菩提树下顿悟的那一刻,从此他的精神脱离了苦海,从现代心理学来说,只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住的地方就可以幸福,无论吃的是珍馐味美还是粗茶淡饭,无论是金碧辉煌的大殿还是茅草屋,无论是绫罗绸缎还是粗衣布衫,只要你愿意你都可以幸福,人的区别只是价值的不同,仅此而已。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仿佛看到摄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不远万里,风尘仆仆的从印度到中国传教授学,从此佛教在中国生根发芽。
来到清凉台,一树腊梅开的正是浓烈,在冬日的暖阳下争芳斗艳。清凉台是汉明帝刘庄小时候读书避暑的地方,后两位高僧在此译出《佛说四十二章经》。在清凉台上看梅花,别有一番情趣在里面,看到梅,我们总会想起傲雪独芳,可惜的是今年的冬天没有雪,没有了雪中赏梅的意境。梅是四君子之一,梅在陆游的笔下,是那样的有风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在王维的笔下,又把一个游子思乡情借梅花表现的淋漓尽致,你来的时候窗前的那株寒梅著花未;梅在王安石的笔下又是那样的顽强有生命力,凌寒独自傲雪开放;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北宋诗人林逋写的那首《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把梅的灵动、梅的美丽寥寥数语勾画了出来,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水墨中国画,稀疏的梅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而清凉台的那株腊梅,站在历史的风尘中,静默着,远处隐隐传来齐云塔上的风铃声,心静自然会清凉。
一直以来,我在白马寺都感觉自己的方向有点小小的反差,我明白应该座北朝南的,我看到夕阳掩映下的安详,可还是把东西和南北弄反了,一个朋友把我拉到鼓楼下,我知道是暮鼓呀,只是那根弦儿没有调过来。佛啊,让我顿悟吧,如同佛祖在菩提树下的顿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