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5.怎么提升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

25.怎么提升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

作者: 雷震子的亲密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2-09-19 14:28 被阅读0次

    《儿童阅读三十讲》笔记

    儿童的口语交际和演讲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需要从小培养。

    为什么需要从小培养?因为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包含理解、表达、肢体动作在内的综合表现能力。这种能力如果不从小培养,就会错过敏感期,让成年后的表达不自然,甚至缺乏勇气。

    口语交际训练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既有课堂上的练习,也有平时言行举止当中的指导

    从课程的角度,小学三个阶段重点有差别。

    在小学,侧重于讲故事能力的培养;在小学中段侧重于口头分享和演讲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高段侧重于演讲和辩论能力的培养。

    儿童的口语表达是从模仿开始的。


    在小学讲故事是模仿表达的最好的方式。

    故事容易吸引人,儿童容易从讲述当中获得成就感。故事需要有理解,儿童能够从讲述中发展思维能力。故事在表达的时候有明显节奏的情感,也是口语训练的好材料。

    讲故事训练的要点以自己的方式重构故事,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所以在讲故事训练中,一定要避免儿童背诵故事,而是要鼓励他们讲清楚故事的经过和高潮,并且不要去在乎细节的失真。有时候,细节处的失真正是故事的重新创造之处,自有其意义和价值。

    儿童通过讲故事训练了哪些能力呢?

    第一,理解能力。孩子必须深刻地理解故事,才能够讲好一个故事。如果没有理解故事就会出现鹦鹉学舌似的主次不分。理解的尺度就在于把握故事结构上的关键点,确保重点信息不遗漏,故事保持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必要的趣味性。

    因为要讲述,儿童就必须反复地阅读和理解故事,这无形当中促进了深度理解

    第二,表达能力。儿童无论对故事有多么熟悉,在脱稿而且不背稿的情况下,讲故事一定是一种重构。这种重构中也表达了自己的理解。

    在这个表达能力中,潜意识里贯彻了结构化处理故事的能力,在时间中把握故事节奏的能力,必要的修辞能力,以及根据听众的反应互动、调整的能力。

    在这些能力当中,大半是无意识的,有了足够的训练,就会形成。

    第三,肢体表现能力。讲故事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活动,除了用语言来表达,儿童还需要用肢体,包括身体、四肢、面部表情等等配合语言来形成一种综合表达。这种配合的自然和恰当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在讲故事方面固然要有一定的指导,但重要的还是练习时间。儿童有了足够多次数的讲故事训练,讲故事的能力就会提升。

    而每一次在教室里登台讲故事,最好提前有家庭的配合帮助孩子进行打磨,以确保故事的吸引力


    小学中段开始,口语表达训练就十分重要了。

    这时候讲故事不再是重点,把自己在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能够向别人讲清楚,就形成了训练的关键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就是:我的暑假生活。要求孩子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暑假经历,重点讲印象深刻的事情。这个时候就要开始尝试为口语交流建立一套程序,来促成高效率的训练。

    这个程序包括两个部分:基础部分和核心部分

    比如,如何分享一件事训练清单,基础部分包括:

    第一上台和下台。要自然地上下,除非极其特殊的场合,否则不要有引人注意的一些奇怪动作。

    第二,讲稿与卡片。尽量脱稿讲述更自由,不能脱稿或者紧张的话,可以带上卡片记录要点;如果必须带稿,要避免读稿,稿子只是增加安全感以及避免遗漏。

    第三,眼神和表情。大部分的时候,眼睛要盯着听众,要有眼神的交流,表情要自然,避免假笑或者是僵化的表情。双手要自然,手上的动作不要太多,可以有适当的辅助动作。

    第四,语调和语速。要控制语速,不要过快要,保持抑扬顿挫,训练节奏感。

    第五,站位和走动。如果把演讲台分为四份,演讲的时候可以站在中间1/2之间,演讲的时候双脚打开与肩同宽,也可以一前一后,重心随着演讲过程有一个变化。千万不要两只脚并拢,这样不自然。演讲的时候可以适度地走动,但不要频繁地走动。我们可以通过观摩一些优秀的演讲视频来进行学习。

    第六,问候与致谢。和年龄以及演讲的场合相关,等级明显的演讲,问候有规定的顺序。一般的分享可以简要地问候大家好,更自由的演讲可以没有问候直接开讲,这样更自然。最简单的致谢是谢谢,伴随着鞠躬,千万不要说,我的演讲到此结束等等。

    第七点,互动与答问。演讲活动中通常会有主持人按主持人的安排进行,不要抢话筒,要耐心地听对方把话说完,如果不得不打断,也要首先致谢,可以说不好意思,您的意思是不是说……


    第二个部分:核心部分

    首先,语境意识。确保演讲内容和听众有比较高的相关度,或者是对方感兴趣的。演讲的所有内容要根据对象不断地进行调整。

    第二,主旨鲜明。要清楚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主题要鲜明,要有金句式的总结,要尽量的概括你的观点或者感受。

    第三,详略得当。一次重点讲一个故事,其他的简略带过。重点讲的事件意味着要完整地交代清楚来龙去脉,并且有丰富的细节。

    第四,修辞合宜。演讲过程当中可能要用到比喻等等,修辞要确保是恰当的,有感染力的。

    第五,注意事项。要避免自我辩护,比如:我这次没有准备好,请大家原谅之类,避免自我吹嘘,会很快被看出来,导致难堪,要谦逊。

    回到事件本身是演讲最重要的,出现1万或者其他的中断的情形固然很尴尬,但是这是经常出现的,也不必过于介意,调整一下继续讲就可以了。


    总而言之,口语交流或者演讲要建立相应的标准,这样训练才能落到实处。有了标准之后,还要建立一个训练的流程。假设一周有八位同学分享或者演讲,每天两位,从周一到周四,那么周五就可以有一个复盘。复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正向复盘的原则,比如先由学生做分享,这一周我从哪位同学的演讲中学到了什么,越具体越好。千万不要变成评判,说谁谁谁的演讲有哪些问题。

    纠正问题应该是和孩子私下的交流公开只展示正确的做法,比如有同学在台上手势不对,就在课后一对一的提醒和纠正。在复盘的时候,只要通过视频或者现场演示示范正确的做法就可以了。


    小学中段的训练是混合着演讲和分享故事,

    而小学高段则以演讲为主,同时根据进度带入辩论

    小学高段以演讲为主,就意味着讲故事的比例显著下降了,表达观点的比例加强了,演讲稿写作的重要性也加强了

    演讲也好,辩论也好,都不是纯粹的形式训练,而要逐渐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核心是思考,是对日常生活的思考、思辨、反思和思想。日常生活中的内容既覆盖到了班级生活,也覆盖到了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更连接起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在我们的世界里发生过的一切我们感到有价值的事件,都可以成为研究和审辩的对象,都可以成为演讲和辩论的材料。

    教师的价值就是创造一个这样的空间,一个场域,让学生还或许稚嫩的思想有一个练习或者展开的时空。

    比如,素材可以由教师提供,内容可以来源于:班级发生的有争议的冲突事件、教材中出现的可供探讨的话题、共读书籍中可以分享的主题或者有争议的话题、学校生活中的有讨论价值的事件、家庭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或者争议,还有一部分和年龄特征相接近的两难问题的讨论。

    围绕着这些素材或者主题,儿童可以表达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在思路充分打开的同时,在对思维和表达本身的秩序性进行适当的约束。

    比如对演讲的外部形态,包括身体表现和声音控制进行具体训练的要求,对演讲稿的写作提出具体要求。

    一旦要求具体明确了,口语表达的模型就建立起来了。接下来就是足够数量的训练,确保每一个孩子都有多次上台的机会,并且要让演讲或者口语表达像字词一样过关。

    没有过关的孩子需要老师或者家庭加强辅导练习,最终达到全面实现口语表达的自动化。


    辩论也是一样,要建立辩论的规范和模型,然后有足够多的演练

    口语交际或者演讲辩论本质上都属于口语实践,是需要花漫长的时间来训练的技能。在这里,准确的训练点以及足够多频率的训练是成功的关键

    对教师来说,这也是一种挑战。

    在观念上,要避免把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变成纯粹的形式训练,脱离生命和生活。而要努力的恢复训练本身的生活化和生命性,让孩子充满热情的投入到口语交际实践当中。

    在专业上,这对教师的口语交际知识和能力都有足够高的要求,需要补充一些相关的学习。

    更重要的是,口语交际所涉及到的主题关乎到广泛的生命和生活的主题,也就是所谓的大主题。这也需要教师有一些自觉的人文修养,对人类生活和生命所涉及到的大主题有一些涉猎。如果没有这些,就不容易形成判断力,也就很难去指导学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5.怎么提升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uh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