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食色性也!”
当一些人被批评看黄色书籍或是类似物之时,很多人就会拿这一句话来搪塞别人。搞的这句话反而成为了一些放纵自己的理由。
可是,这句话的本意不应该被这样去理解。这句话的来源是《孟子-告子下》,原文是: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翻译过来便是:饮食男女,这是本性。仁是内在的东西不是外在的东西,义是外在的东西不是内在的东西。
其实质上这句话只是为了阐述我们人类的生存与繁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这都是我们的本性。并没有说人类拥有这种天性,于是便去放纵它。
因此,我认为这句话还应该加上一句,“食、色、性也,止而得也。”
饮食,繁衍,这些都是人的一种本性,这些是我们不可否认的事情,且我们必须承认,正因为饮食与繁衍,我们人类的族群也因此而壮大。
事实上,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饮食与繁衍的本能。可是,人不能和世界上的动物等同。动物身具本能,却无克制本能的能力,而这也是人与动物之间最大的区别。
人,身为灵长类动物,与其他动物相比,我们拥有一颗比其他动物更为发达的大脑。而我们也用这个大脑促进了我们社会的发展,但是其实质上我们的大脑并没有完全脱离动物的范畴。
倘若将我们的大脑划分为几部分,我们可以将之划为三部分:主管我们本能的本能脑,主管我们情绪的情绪脑,主管我们认知的智能脑。而生存与繁衍则正是我们本能脑的能力职责之内。
因此,倘若我们拥有一些不可描述的欲望,我认为这是可以理解并可以接受的。因为这正是一个正常人的表现。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身具本能而认为我们只是一个受欲望支配的“动物”,而不是一个“拥有智能的人”。
当我们看到“食色性也”这句话的时候,我想更为理智的做法是:告诉自己,我有欲望,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是,作为一个有理智的人,我们更应该管控自己的欲望,让自己不成为欲望的奴隶。
今天,看到一个视频,讲的是曾国藩戒色的故事。年轻时候的曾国藩,与妻子相敬如宾。可是,随着妻子的年老色衰,曾国藩便开始留恋烟花之地。可是,每当曾国藩做了错事回家之后,他都有一种愧疚感。为了彻底摆脱这种状态。
曾国藩采用记录的方式,将自己的每一个不好的念头与每一件错事都书写下来。然后经常对这些事情进行反思与自我批评,久而久之,曾国藩成功得拿掉了头上的那把尖刀。而这也让他成为了一个让人敬仰的人。
回顾自己以往的生活,自己本人就是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欲望,让自己沉沦在内心的煎熬之中。
希望自己以后也可以同曾国藩一样,可以成功拿掉头上的“钢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