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611/e1cae8a6afd0413e.jpg)
今天在书中读到这样一句话:“老庄和佛陀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事业,而不是境界。”我的理解就是佛道两家境界是相似的,细微的差别就在做事,一个是升华自我,一个是普度众生。
前段时间带家人看病,认识一位乡间中医,他的做事风格很有特色,从他身上体会到了什么是“医者仁心”。只要是不需要抓药的问诊,一律不收费;儿童看病不用排队,来了优先问诊;能通过推拿按摩治疗的,绝不抓药;所有推拿诊治,不管去多少次,都是免费;抓药规格统一,一次五副药一个疗程,价格也统一——共计二百三十元,当然,药品肯定不是统一的,因人而异。
家人的腿伤,前前后后去了六七次,每次去间隔半个小时他就给推拿一下,休息一会儿再来,每次持续两三个小时。整个疗程下来,分文不取。期间,眼见一个个儿童痛苦而来,轻松而去。不管谁去找他看病,他都会给问诊者一份好心情。他们是夫妇俩经营诊所,两人经常拌嘴打趣,屋子里充满笑声,给本来沉闷的环境增加了欢乐的气氛。
这定是长久实践得来的经验,他们夫妇就是行走世间的菩萨,他们的行为背后是崇高的发心支撑。
与此同时,我想起一个自学中医的同事。这两年,他买的医书一摞又一摞,学习也很用功,但在实践上总是差点儿意思。学中医,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践,单纯地学习理论,想要有成效可能是个很漫长的过程。到现在,我向他咨询一些问题时,他能跟你说些理论,一些常见的病症该怎么対治,他还是没有太大把握。没有经过大量的实践,学到的理论终究是纸上谈兵。不是说理论不重要,结合实践会更有效果。
通过这两个例子,让我明白了两个道理,一是学了理论,要在生活中实践,红尘炼心。另一个就是无论你学得多么好,都要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体现。大众不在乎你的境界有多高,只在意你的行为有没有利众。我们的智慧,只有通过行为才能真正的表现出来,不然就是空谈和狂慧。所以这也告诉我,在今后的生活中,我更应该少说话多做事,学着放下自我,去帮助别人,让别人受益,给大家一份好心情。我就分享这些,谢谢大家。(感恩全能师姐的修改建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