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对我怎么安排时间很感兴趣,一定要我详细说说。她独居,工作也是朝九晚五。但她一天的12小时总是无缘无故不见了,她很纳闷,为什么我全职带娃,看起来好像比她还有时间。
三言两语好像也说不清楚,就干脆写篇文章吧,分享给有时间管理方面困扰的妈妈们看看,当然,对其他人也有参考意义,因为时间管理应该是触类旁通的吧。
01没时间,是因为事情对我们不够重要。
关于时间管理,TED有一个很精彩的短视频《如何掌控你的自由时间》,演讲者分享了关于时间管理的很多新颖的观点。
她举了一个例子,一个每天时间被排得满满的女企业家,有一天家里热水器坏了,而处理这件事花了她7个小时,这7个小时是怎么变出来的?
这个例子说明了,时间是很有弹性的。
她还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让我去清洁家里的百叶窗,我可能会说我没时间,我很忙啊!”但这是真的吗,“如果有人给我十万美金去做这件事情呢,我马上会说有时间”。
这个例子说明了,时间是我们的一种选择。
她告诉我们”所谓的没时间,往往意味着那件事对我们来说还不够重要。”
02我是怎么撕掉“没时间”标签的。
从小柚子出生开始,我就开启了全职带娃的生活,头两年,因为他的睡眠不太好,没有整觉,无数夜醒,午睡也是碎片化的,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哄睡、陪睡中。加上家务技能不熟练,每天围着锅碗瓢盆转,钻研厨艺,时间就这么不见了。
在他大概两岁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意识到,我的人生必须做出改变了。可能就是要有自己的一方天空,做一些“和自己有关”的事情。
然后我开始写文章,把之前建了很久的公号重拾起来,认真地开始,一边带娃,一边码字。
然后,慢慢地,公号渐渐地有了点样子,慢慢地有了固定的约稿,数目不算大但足以养活自己的稿费。
然后,我慢慢地变成了一个斜杠妈妈,全职妈妈、自由撰稿人、公号编辑,都变成了我身上的标签,我慢慢地把柚子妈这个角色定位丰富起来了。
而这个改变的过程,想起来可能真的就得归功于时间管理。
03我一天到底有多少“自由时间”?
朋友挺好奇我的时间从哪里来的,她说,“你每天要做家务、买菜、做饭、陪孩子……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做别的事啊”?
好吧,这是一种模糊算法。我的清晰算法是这样的:小柚子一天睡12个小时,而我睡7个小时左右,那么我就有5个小时的时间差。柚子爸下班到柚子睡觉前,他负责陪娃吃饭洗漱啥的,这样我还就有了2小时左右的时间。
这样一天,我就有了大概7个小时的整块时间。除此之外,在带娃的间隙,我还有大量的碎片化时间。
这么一算,是不是有一种“捡到钱”的惊喜感觉?
04我的时间安排策略
1)列出计划表
看过不少时间管理和改善拖延症的心理学书籍,我总结出了一条简单的“ABC”时间管理法。
一般前一天临睡前我会列出一天的“工作要点”,注意,不是”几点给孩子煮饭、几点给孩子洗澡”这样的琐事清单,而是一些重要事项。
根据重要程度分为A、B、C;
A:一般1条,是当天最重要的事项(比如写一篇文章)。
B:一般1-2条,是次重要的事项,常常是为第二天的A事项铺垫的事情(比如看一部分书)。
C:一般1-3条,是一些简单易完成,但比较繁杂的事情(比如浏览各种新闻)。
然后,把一天精力最好的整块时间(比如娃睡觉以后的时间)用来完成A类事情;B类、C类事项则安排在碎片化时间来完成。
2)建立”新习惯表”。
有意识地做事情,往往比无意识地做事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因为前者属于学习区,后者属于技能区。
而习惯的养成,意味着完成了从有意识的学习区到无意识的技能区的转换,大大提高了我们处理问题的效能。
在培养一个新习惯时,我会列到“新习惯表”上去提醒自己。比如我刚开始每天早起的时候,会用21天的画正字的记录方式来提醒自己坚持。
当养成习惯后,就可以从“新习惯表”中清除了。对应的行为就进入了自动驱动模式,习惯成自然地进行了。
当我们养成的好习惯越来越多,人生运转的速度也自然越来越快了。
05我一天的时间表
朋友还要求我详细列一下我一天的时间表,大概是这样的:
6点—8点,起床,整块时间2小时(处理A类事项);
8点-11:30,小柚子起床,我们一起洗漱、吃饭,外出玩耍/在家玩耍(大量碎片化时间);
11:30-14点,准备午饭,吃午餐,洗碗,手洗一些衣物;
14点-15点,碎片化时间(处理B、C类事情);
15点-17点,安排他午睡,整块时间2小时;(如果没有午睡,那这块时间会顺延到晚上,因为晚上他就会早睡了)(处理A类事项);
17点-19点,准备晚饭等(碎片化时间);
19:点-19:30,晚饭时间(柚子爸回家了,娃交给他了);
19:30-21:30,整块时间约1小时,碎片化时间若干(这时候柚子爸会陪小柚子吃饭,然后洗碗、给他洗澡刷牙;扣除小柚子会跑来骚扰我的时间,大概有1小时的整块时间);
21:30左右,我负责陪娃睡觉,大概半小时;
22点到24点,整块时间2小时;
24:00,洗漱、睡觉;
总的说来,我一天的整块时间是7小时,关键点是要早起。
朋友问我说,你是不是没有了消遣的时间,什么时间都是在读书学习。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就好像我看过的一个《时间罐子》的视频里所讲的,“生活再忙碌,我们也会有时间和朋友把酒言欢”。
我们要做的,是先把那些重要的事项先放进罐子里,而那些间隙的时光,就是属于我们休憩的时刻。
06我的经验总结和分享
首先,计划很重要。
分清事情的主次,安排优质时间,优先完成重要事项,重要事项才决定了我们人生的走向。
提前一天做好计划,让自己少了时时去想接下来做什么的精力损耗。某种程度上,时间管理就是精力管理。
其次,协作很重要。
因为对于妈妈来说,能找到帮手共同完成育儿这件繁杂的事,可以省时省力很多,比如借力婆婆、借力老公,或者家务外包钟点工等。
很早的时候,我和柚子爸就做了一些分工,家务、带娃的事情我们都要学会,以便互相补位。
分工是结合了我们的具体情况,比如他下班的路上会经过菜市场,买菜都由他固定去做;比如他个子高,洗衣服、晾衣服、收衣服这些事情也一直由他去做;比如他比较有力气,拖地板这件事情也是他去做;比如他洗碗洗得更干净,他在的时候,碗也由他去洗。(大致分类,事实上并不是绝对如此哈,他没有做那么多事情,哈哈)……
我做的事情就是煮饭、带娃,好像没了……(尴尬脸,难道我这么闲?天知道带娃两个字内容有多丰富)。
再次,激励点很重要。
我没有跑过马拉松,对于长跑这件事情我不擅长,还有过中学参加400米接力,最后50米放弃的经历。
但我现在明白了马拉松精神是什么,首先就是在日常中的这种计划安排,让自己有了一个目标感;其次是养成良好习惯,拥有匀速前进的步调;最后就是把目标分成了一个个激励点。
我曾经参加过50公里徒步,当时我是这么激励自己的,我准备了4罐红牛,两双鞋子,在每个四分之一处喝一罐红牛,换一双鞋子。
这个动作代表的含义是休息、转换,分割目标,不断激励自己。
对我来说,写文章是我喜欢的事情,我也乐于学习和分享,因此容易收获到创作的乐趣。每次把自己学习所得或者经验整理成一篇文章的时候,看着一个倾注了自己感情的作品产生,会有种满足感。
这种短小而深刻的满足感足以激励自己一步步前进,所以,去找到自己的激励点很重要。
最后,支持系统很重要。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自我感”,而要让你感受到这点的是需要一个个圈子。职场、社交、家庭,都是一个个圈子,是让你感觉到自我所在的地方。
对于容易被边缘化的全职妈妈来说,这点更加重要,尤其是社交圈。
比如,学习圈,因为写文章,我认识了一些运营公号的朋友,包括早晨5点就起来写文章的青风大叔;也包括忙碌一天工作孩子之后,半夜一两点写文排版的若凡大哥;还有很多95后的年轻人,比如美丽可爱的小佳妹妹,都是在学习、工作之余,在努力奋斗着。
他们的优秀和努力,不断刷新着我的认知,也感染着我,激励着我。
如果可以,建议你也试着去加入一个这样的圈子,相信会带给你很多启发。
再比如,密友圈。这个圈子可以让你吐槽老公、育儿压力、娱乐八卦,畅谈你内心的所有琐碎和无聊,毫无疑问,这会帮你释放掉很多压力,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觉得这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大概就是每个人每天都是24个小时。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些时间怎么运用,决定了我们未来的样子。
过去有多少时间浪费了不重要,重要的是,明天我们醒来依旧有24个小时。
全职妈妈也好,职场妈妈也罢,不管我们是什么角色,人生对于我们来说,一定是越来越多困难和挑战,我们能做的是,是永远葆有面对难题的勇气和信心,同时,在不断学习中努力改变和提升自己。
智慧地生活、勤劳地思考,即使我们的行为看起来有些笨拙。
这样,我们的人生,应该就会渐渐活成我们希望的样子。
和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我是认真码字的柚子妈,喜欢的话,点个赞再走呗,转发就更好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