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学生是天生讨厌书的。手边没有好看的书,没有看书的时间,始终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迷你图书馆。这必将成为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有益的馈赠。
从这个意义而言,每位班主任都值得为班级建设“班级图书角”,并以此作为班级阅读的硬件保障。
那我们到底如何给孩子们创造这样一方阅读的小天地呢?今天好师妹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里面的方法或许能给各位老师一定的启发!一起来看看吧!
募集图书的来源
收集图书是最考验班主任的一个环节。仅凭我们班主任微薄的工资不足以撑起这个图书角,所以要尝试借力经营。班主任老师也要能舍得下脸面,各处化缘,募集资源。不为别的,就为孩子的成长吧。
学生自愿捐借
动员孩子自愿每月借出或者捐出自己已经阅读过的书籍,放在图书角供同学们交换阅读。这种大多数家庭都容易接受的方式,很容易使你的小小图书角拥有足够流通的图书数量。
家长自愿捐赠
如果能够获得经济条件较好的家长的捐赠,也可以解决图书角建设之初的燃眉之急。如果图书角走上正轨后有家长愿意捐书,可以针对同学们都比较感兴趣的方向选购图书,丰富班级的图书。
老师自愿赠送
作为图书角的创建人,班主任的捐赠也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可以从家中挑选一些适合学生的书带头捐赠给班级,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图书馆中筹集
学校图书馆里的很多图书常常处于闲置状态,如果能征得学校负责人的同意,以班级的名义借部分图书,定期归还,也是一种给图书角扩容的好办法。
淘宝店中购买
万能的淘宝不仅是我们买衣服的最爱,也是购书人的天堂,特别是我们这种为班上代购图书的人的天堂。各类折扣过后,能帮助我们用最少的钱购最多的书。(此处省略正版盗版争议一万字……)
班级交换阅读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过后仍然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本图书,我有一本图书,交换过后我们便能看到两本图书。
你班有50本书,我班有50本书,交换过后我们就能看到100本。
不要斤斤计较是否有图书的损耗。看坏总比放坏好。
来吧,隔壁的兄弟姐妹,一起交换图书吧~
“内容为王”图书角
班级图书角的建设,不要只有外在的形式,更要舍得躬身下来在读书内容上做文章。否则,永远做的都是皮毛而已。
学者杨义在《读书的启示》一文中提到,“读书的设计是一个立体性、动态性的设计。围绕着某个问题、某种原有优势的拓展,既可以在纵向上涉及古今,又可以在不同层面上涉及中外以及诸种学科。知今不知古,就罕能清理出事物的原理;知古不知今,就罕能悟透事物的意义和它运行的曲线;知中不知外,就容易使自己的知识封闭起来;知外不知中,就容易使自己的知识失去根,变得虚浮空泛。古今中外在某一个问题上进行互参,是读书深入以后应该追求的通则。”
青少年时代的阅读,作为终生阅读的起始阶段,就要有目的的播种下这样的古今中外互参的基本格局。
中外结合
首先是中外结合。即使是拼音读物、绘本,或是名家名著,可以尝试购买不同国家的作品,让孩子在阅读初体验中,去文海中感受不同国家作品带来的滋养。
古今结合
其次是古今结合。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谢短篇》中提及,“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意思是治学者只有了解古今,今以古鉴,古为今用,才能明晓事理,学以致用。青少年时代读书一定要多多少少了解一下历史,即使是浅显的读物,都为明日的古今贯通,播种一点阅读的习惯。
广泛涉猎
青少年时代的阅读既要鼓励广泛涉猎,又支持一处深钻。
广泛地涉猎,天文、地理、军事、海洋、数学、科学……即使是最简单的普及读物,翻上一二,都是积累。没有什么是无用的积累,今天的每一次开卷,都会在日后的某一个场景当中派上用场。
每个学月,杭州市春晖小学请各个学科老师都来从学科角度向学生推荐好书,用这种全学科阅读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在多样化阅读当中受到多样的熏染,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
深入通读
即使在少年时,也非常提倡鼓励学生能够一处深钻式的阅读。我的好友的儿子少年时代就钟情于汽车制造类的图书,少时的阅读,一直得到了该生父亲的大力支持。十年后的这个九月,他刚刚考入某高校的汽车制造行业相关院系。这不得不让人产生美好的期待,此时的阅读,会产生明朝何样的效应呢?
通读一位作者或者一个方向的书目,读到无人能够匹敌,何尝不是一种有益的自主研究呢?
读书的格局,常常在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格局。从这个意义而言,不断去拓荒引路,功莫大焉。
图书角的管理方式
然而,很多学校的班级图书角最后都无疾而终,大多数原因是书籍不能妥善保存,有图书丢失或者损坏后,班主任便不愿意再坚持。这就引发了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管理图书角?
登记图书信息,分类管理
所有的图书都要登记造册,分门别类盖章或者贴上标签,清楚的归属标签。这种造册虽然稍显繁琐,但是把一个小小的班级图书馆包裹得也有“国家图书馆”的规范和庄重。这种规范,就是班级细节的基本品质。
制作图书借阅登记表
班主任要设计简单的图书登记表,以便有效管理图书。每次借书需要登记借书人姓名、编号、借阅日期,还书时填写归还日期。图书借阅登记表可以粘贴在每个图书的扉页或结尾页,学生借书时由图书管理员来登记日期,方便其提醒同学在规定日期内归还。
制定明确的图书管理办法
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时间和全班同学共同商定班级图书借阅办法,并在图书角显眼的地方张贴公布。借阅办法,是可以百花齐放的。关键是先说断后不乱。规矩不要太复杂,明确要求即可。
可参看以下示例:
三年级(9)班图书借阅管理办法
①所有同学借书前必须在图书管理员处登记。
②借还书时间:××××,其余时间不可借书或还书。
③每人每次限借1~2本,一周内归还。如延后归还,必须提出申请。
④借阅者有保护书籍的义务,不得在书页上乱画,要保持书页平整干净。
如有违反以上条例的行为,将丧失借书权一周。
图书摆放整齐有序
班级不应该只是知识的灌输地,更应是一个经典图书的汇聚场。在经济条件和空间允许的情况下,班级可以添置一个彩色的小书架对图书角进行装饰,也可以买一两盆绿植作为点缀。小书架可以使图书摆放整齐有序,方便借阅,绿植可在班中营造一种文化气息。淘宝购买,可以节约资金。而无论书籍多与少,整齐有序,就是养眼基点。
贴一张温馨的感恩卡
对于学生个人或者家长捐赠的书籍,可以在扉页上贴一张温馨的感恩卡。让每本书的出处能有索引,让书中有人,目中有人,心中有人,这对于捐赠者是一种荣誉和鼓励,无疑也是一种集体感恩教育的微小细节。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你好,你正在阅读的这本图书是我班×××同学爱心捐赠,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他(她)的一片爱心,爱惜这本书,好好阅读。
三年级(9)班全体同学敬谢
学生阅读的时间点
不要去羡慕别人图书角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简约而美好的环境,来自智慧的思考和想干就干的行动。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在教室内开辟出几平方米的小角落作为图书角。可以在墙上张贴推荐的新书封面,在墙角铺上几块花花绿绿的地垫,再从家中带来几个自制的靠垫,就为学生搭起了一个温馨的小角落。在喧闹的课间,爱静的小朋友可以在这个书海里尽情徜徉。教室实现了静与动的功能分区。
不要去心疼书。看坏总比放坏强。因为弄坏或者弄丢了几本书而放弃了整个读书行动,是典型的因噎废食。
班主任可以在下午上课前开辟出20~30分钟,作为固定的阅读时间;每周利用一些课外活动时间,作为固定的借书、还书登记时间。即使连这样的事件条件也不具备的时候,更要善于帮助学生抓住边角料的时间,课堂上完成课堂作业后、课间休息、午休醒来……都可以作为随手阅读开卷有益的时间安排。
在培养阅读兴趣的起始阶段,我们大可不必贪心地追求当下的效益,家长亦是如此。刚刚拿起一本喜欢的书,就想起还需要写两千字的读书笔记。这使得拿书都少了几分兴致。
让阅读的初始阶段,能回归到一种纯粹的境界,那是儿时我在小书摊前交上五分钱得以畅读的感觉,一头扎到书堆里,读到天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去;那是儿时为了攒钱买《Q太郎》绘本的感觉,每攒够两元钱,就冲进新华书店,买上一本的富足感。
对青少年阅读,少一点功利性的要求,多一些纯粹的支持和陪伴吧。
创生阅读展示平台
成年人可以闷起头来沉浸在读书的世界里,享受读书带来的无限欢愉。但是学生阅读习惯尚未真正意义上养成的时候,往往需要班主任搭建多样化的阅读展示平台,以活动促研究,以活动促习惯养成。
文化墙上的“阅读成长树”
一张小小的卡片,仅需填上书名和阅读者的姓名,在家长签字后就可以插在我们的“阅读成长树”上。慢慢让自己的小树苗长高,那该是多么有成就感的事情!每到月末、期末,学生们都会来盘点一下,回忆那些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书。
成长树也好,各类积星制的阅读制度也好,都是一类目标——首先把学生的人留在书边,才有可能慢慢把心留在书中。
用好阅读反馈表
班主任应督促学生坚持阅读。学生每阅读一本书,就填写一次“阅读反馈表”。反馈表要包括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片断、读后感等,以达到读有所思、读有所获的效果。话说这是我小时候最不喜欢干的业务之一。
读书笔记、手抄报展览
“记”是对“读”的强化,对“读”的深化。为使读书笔记成为学生自由吸收和创造的快乐小天地,语文老师应认真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手抄报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记录下班集体和个人成长的历程。手抄报完稿后,可张贴在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欣赏、品味、回顾。还可以向校橱窗推荐、张贴,激发同学们创作的热情,同时也向全校展示了班级的风采,增强了班级自信心和凝聚力。
不过,说实在的,这两种都不是我喜欢的读书方式。想到阅读是为了交作业而读,立马心生逃离感。特别是小报,简直是周末生活的“杀手”。老师随手一布置,学生周末一个上午的时候没了。审慎布置,把握节奏为上。
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竞赛的效应,和纯粹的抄抄写写的作业,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天生是喜欢与同伴为伍的,在pk中去带动读写评,带动因共读而展开的交流促进,值得老师多花心思,通过多样化的设计来持续营造氛围,用活动作为引擎,吸引学生反复的将书拿起再拿起。
诸如此类的活动,深得学生的喜欢。经典诵读展示、赏诗会、故事会、演讲比赛、走进童话世界、科幻世界,动物知识探秘等,“好书推荐”活动,“诗配画”比赛,读书经验交流、调查报告、书签制作、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辑、“学生优秀阅读报告展”等系列活动等。
公共演讲时间
在杭州市春晖小学午间的公共演讲时间,我们鼓励老师们带动一年级的小学生们能够充分用好这样的演讲时段,讲书说书唱书荐书,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小小的行动,启动每一个学生将内在的知识收益转化链接到小脑袋瓜中的思考中来。
评选班级读书明星
评价,既是读书效果的反馈,也是用读书评价机制来倒逼整体阅读行动的实践落根。
班主任可以在班里评选读书明星、藏书大王、小博士等,在各种评比活动的鼓励下,学生的阅读热情会更加高涨。慢慢地,藏书会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看书则是一种乐趣。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可以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指导阅读多样误区
帮倒忙方式1:开学图书布置到位,从此不再更新
看似装满了书的书架,各色的旧书,是很难让学生有持续的阅读兴趣的。
一提到学生的阅读,马上声称“我们教室书柜上有很多书。”这是令人绝望的不作为。一学期一次的囤书,决定了孩子少得可怜的阅读库存。不是孩子不主动读,基本的图书占有量太少了。经济条件允许时,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个小小的图书馆。这种广纳资源式的募集图书资源的方式,不妨持续做,深入做。
帮倒忙方式2:“你老师想让你读”经典书目
有一种最不受欢迎的书目清单,叫做“你老师想让你读”。有的老师不太喜欢做研究,抱着对经典的膜拜,大量添置过于高深的书目,然而尴尬地束之高阁,随后就开始不断在茶余饭后给孩子定性“不爱阅读”。孩子选书,家长把关,尊重为上,商量在先,这是解决购书“尴尬癌”的方子。
帮倒忙方式3:以图书角为引擎展开“大抄写”行动
童年最大的噩梦有两个:每谈阅读,必抄读书笔记;每提社会实践活动,后面紧跟着作文。为了积累词汇量,而大量抄写读书笔记,对于急于专注投入情节的孩子,无疑是一种折磨,让阅读回归到一种纯粹简单的状态,这份自由,自会带来积累词语的效益。
帮倒忙方式4:老师“单兵作战”来培养阅读习惯
单兵作战是不足以持续影响学生而形成终身习惯的。一个图书角,也没有足够的动能慢慢影响和持续带动青少年学生。
不断地用班级管理的指挥棒,带动更多人的参与,是“搅合”这潭静水的关键。带动科任老师,分头讲解学科元素的推荐用书;带动家长,让持续买书形成一种习惯;带动学生,让主动参与更高水准的各类读书活动。教师的观念转变在哪里,哪里就有激起的涟漪效应。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我教育和个人的精神生活是从书本开始的。设立图书角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集体观念的形成和巩固,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为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展知识视野创造一定的条件。教师要抓住机会,潜心于阅读带给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书香文化氛围,营造书香班级。让学生与书为伴,与知识为友,学会爱书,学会看书,拥有一个书香浸润的童年。
旅游景点树自行车分割线
本文作者 | 田冰冰,杭州市春晖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十佳小学班主任,著有《轻轻松松当好班主任》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