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建构理论主要源自认知加工学说,以及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思想。这个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地接受知识。根据该理论,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同时,针对幼儿建构材料上,皮亚杰认为:低结构的建构材料,更能发挥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低结构材料确实很多,生活中的日常用品、自然界的枯枝烂木都能成为我们的建构材料,由盛世锦呈教育开发的【建构单元】,作为孩子建构材料的有效补充,通过简单的“方与圆”,为孩子提供“简单结构、无限可能”的新建构材料方案,同时为园所提供高质量的课题研究、师资培训、教学教研,为后续国家高质量幼儿教育新建构课题,提供科学、有效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
![](https://img.haomeiwen.com/i7202579/c88850f664ff255c.jpg)
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性思维,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动机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则扮演支持者的角色,帮助幼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新的经验与信息的获取,重新建构其认知体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7202579/1cc7751432ee31aa.jpg)
那么,在幼儿园开展幼儿多元建构活动,盛世锦呈教育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明确活动目标:首先需要明确幼儿建构活动的目标,例如培养幼儿对建筑物的认知和欣赏能力、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等。
准备活动资源:根据目标,准备相应的建构素材,如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积木、拼图、橡皮泥等。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活动场地,确保幼儿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建构活动。
设计活动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设计适合他们的建构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积木搭建比赛,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用积木搭建出自己的作品,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引导幼儿参与:在建构活动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幼儿参与,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评价与反思: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反思活动的优缺点,以便下次活动进行改进。同时,也需要倾听幼儿的反馈,了解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此外,盛世锦呈温馨提示您,在开展幼儿建构活动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和兴趣进行建构活动。
2、要注重活动中的安全性,避免幼儿因操作不当而导致意外伤害。
3、要合理安排活动时间,确保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作品或任务,避免时间过紧导致作品质量下降。
4、要注重家园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建构活动,提供家庭资源和支持。
总之,开展幼儿建构活动需要教师精心策划和准备,同时也需要幼儿的积极参与和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们可以逐步提高幼儿建构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