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交作业的时候。脑子里一片混乱,没有头绪;想不出能有什么题目可写。
从头又仔细把这周又回忆了一遍。发现都是日常生活琐事。没有观察到 令人有所感悟的事物。每天走同样的路线,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吃饭。大脑总是处于浅层思考状态。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被各种外界因素干扰。除了工作的琐碎事情,大量的时间都用于看微信、刷微博。只是偶尔看一会书。但是时间持续很短,很能做深度思考。
订阅的音频课,每天都有听。但是感觉思考不能深入。音频课对于思考的刺激很浅。仅仅是把课听过了一遍,注意力没有高度集中。好像仅仅是为了把课听完,而不是为了从课程中吸收内容。听完后也回馈和思考。课程的内容,也只是在大脑中很浅、很短的停留;随即就消散了。甚至老师留的思考作业,根本就懒得去思考,直接忽略,接着听下一段音频课。
唯一的一点点收获是:发现不同的老师讲的课之间,在本质上,有相同点。只是每个老师表述的方式不同,依托的载体不同。当提到某个老师在讲某个理论观点时,脑子里会闪现出,这个观点和别的某个老师有相识之处。
但是这仅有的一点灵感,自己也没有抓住。让他只是在自己的脑海中闪现了一下,就随即消失。等过后如果花时间仔细寻找和回忆,无法留下记忆痕迹。
现在想来,这是理解和记忆知识的最好时机。如果能做深入的思考,把两者做个对比,区分相同的和不同之处;再把知识点做一个外延的扩展,既巩固了知识,又做了知识之间的结网。
甚至,这种理论观点的对比分析,可以作为一种刻意的思维训练方式,用来提高思维能力。听完一段音频课,可以主动查阅相关理论资料,主动思考:这个老师的理论和哪个老师的理论有想通之处;自己的以前的认知是什么样的,自己的认知狭隘点在哪里;结合自己身边的现实例子,利用这个理论观点,重新审视这些事情。相信这种主动刻意的思维训练,是相当有好处的。
我们的大脑容量有限,过多的内容和逻辑,大脑就运行不畅。就像电脑的内存不够大,当同时运行多个程序时,就会出现卡顿现象,甚至直接死机。那么为了获得深度的思考,就需要借助纸笔,把一些需要存储的东西写下来,给大脑腾出空间思考。写作和画思维导图,就成为辅助思考的好方法。
这个作业就是在一边反思,一边写的过程中写出来。为了不再浑浑噩噩的度日,接下来有必要做一些刻意训练,提高学习和思考质量。写作是提高思维质量的最好方法。
人有天然的惰性,必须用理智和毅力来克服。由此,接下来制定一个训练方法:1-2-3写作训练方法。(每天写一篇短文;短文最少200字;坚持30天)。这是自己对自己的约束和承诺。为了让自己不断的进化和成长,行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