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儿童肥胖问题(汇总整理版)

儿童肥胖问题(汇总整理版)

作者: 傲兔心里有感 | 来源:发表于2020-02-18 16:59 被阅读0次

某省的一项最新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6万余名7岁以下的儿童,检查出单纯性肥胖儿童超过同龄小孩标准体重的20%有189人,这些“小胖墩”有的出生时非常瘦弱,但一到5岁,就像“发酵”了一样膨胀起来。


1、孩子理想体重的科学标准 

1—6个月: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 月龄×0.6;

7—12个月:标准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 月龄×0.5; 

1岁以上:标准体重(千克)=8 年龄×2。 

根据公式:(实测体重/标准体重—1)×100%,如果超过了标准体重的10%,可以看做超重,一旦超过了20%,则属于肥胖。 

2、儿童肥胖程度可分为三级: 

轻度肥胖:体重超过正常儿童标准体重20%—30%。 

中度肥胖:体重超过正常儿童标准体重30%—50%。 

重度肥胖:体重超过正常儿童标准体重50%以上。

从5岁开始,肥胖儿童数随年龄而增长。专家分析,这可能与从该年龄起,儿童的食谱增宽、食量增大,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摄入过量的高脂肪、高热卡食品,使单个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有关。 

不少家长疑惑,孩子胖到什么程度需要看病?近日,中国妇女儿童肥胖控制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儿童代谢健康性肥胖定义及筛查的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给出了答案:身高体重比值(身高体重标准表中有明确指示)超过95%的同龄人,需要到妇幼保健机构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喂养导致的儿童肥胖。

我国是世界肥胖儿童最多的国家,最新的第四次营养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全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10年时间增长了2倍,达到5300万。究其原因,与摄入过多高糖饮料、不健康加工食品以及运动少有关。尽管如此,此前在儿童肥胖就诊方面,我国一直没有统一标准,很多肥胖儿童因此延误甚至忽略就诊。本次颁布的专家共识首次对肥胖儿童就诊标准做出明确规定,2~10岁的儿童,当身高体重比值超过90%的同性别同龄人时属于体重超标,超过95%的同龄人时属于严重超标;10岁以上儿童,除了持续监测体重指数,每年还要定期检查血糖、血脂、肝功、血压,一旦出现异常要尽快就医。

儿童期肥胖比成人肥胖危害更大,会引起性发育障碍、个子矮小、运动障碍等。儿童、青少年时期的肥胖者,有75%的概率成人后依然体重超标,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4倍。

肥胖和过度肥胖会使青少年女孩处于月经紊乱和早期多囊卵巢综合症的高风险之中。肥胖症女孩长大后的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也相对较高。

在童年后期和青少年时期超重的儿童更容易在成年后“保持”超重

所有年龄上,肥胖者普遍出现高血压。儿童肥胖是儿科高血压的首要病因。

在过去的十年中,儿童二型糖尿病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增长,往几乎完全在成年人发生的疾病。建议肥胖的儿童可以每一年都需要做一次二型糖尿病的体检,以后可以每两年做一次。过度肥胖导致呼吸系统功能下降,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大脑皮层缺氧,儿童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建议家长读懂生长发育曲线图表,辨别孩子在同龄人中的发育程度。

10~18岁,孩子在外自主选择饮食增多,家长要做好饮食教育,让其少吃垃圾食品,如有肥胖和肥胖伴生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


儿童肥胖的原因

  1、中枢调节因素正常*存在中枢能量平衡调节功能,控制体重相对稳定。本病患者调节功能失平衡,而致机体摄入过多,超过需求,引起肥胖。

  2、营养过度营养过多致摄入热量超过消耗量,多余的热量以甘油三酯形式储存于体内致肥胖。婴儿喂养不当,如每次婴儿哭时,就立即喂奶,久之养成习惯,以后每遇挫折,就想找东西吃,易致婴儿肥胖,或太早喂婴儿高热量的固体食物,使体重增加太快,形成肥胖症。妊娠后期过度营养,成为生后肥胖的诱因。

  3、遗传因素肥胖症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双亲胖,子代70%~80%出现肥胖;双亲之一肥胖,子代40%~50%出现肥胖;双亲均无肥胖,子代仅1%出现肥胖。单卵孪生者同病率亦极高。

  4、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在肥胖症的发生上起重要作用。情绪创伤或心理障碍如父母离异、丧父或母、虐待、溺爱等,可诱发胆小、恐惧、孤独等,而造成不合群,少活动或以进食为自娱,导致肥胖症。

  5、缺乏活动儿童一旦肥胖形成,由于行动不便,更不愿意活动,以致体重日增,形成恶性循环。某些疾病如瘫痪、原发性肌病或严重智能落后等,导致活动过少,消耗热量减少,发生肥胖症。


儿童肥胖的危害

  高胰岛素血症

  肥胖儿童普遍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为维持糖代谢需要,长期被迫分泌大量胰岛素,导致胰岛分泌功能衰竭,引起糖尿病。

  血脂高

  肥胖儿童血脂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而血脂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

  易患呼吸道疾病

  肥胖儿童胸壁脂肪堆积,压迫胸廓扩张受限,顺应性降低,横膈运动受限,影响肺通气功能,使呼吸道抵抗力降低,易患呼吸道疾病。

  易诱发脂肪肝

  重度肥胖儿童脂肪肝发病率高达80%,儿童肥胖是诱发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是肥胖儿童发生脂肪肝的危险信号。

  易患消化系统疾病

  肥胖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患病率(15%)明显高于正常儿童(4%)。

  智商低

  肥胖儿童的总智商和操作商低于健康儿童,其活动、学习、交际能力低,久而久之会出现抑郁、自卑使儿童对人际关系敏感、性格内向、社会适应能力低,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免疫功能低下

  肥胖儿童的免疫功能低下,尤以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因而易患感染性疾病。

  性早熟

  肥胖儿童血睾酮含量(男性)及血清脱氢表雄酮硫酸酯含量(女性)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体脂增多可引起肾上腺激素分泌量增多,使下丘脑对循环中性激素阈值的敏感性降低,出现性早熟,性发育提前可引起性意识,会较早产生对性的迷惑、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儿童学习和生活。


通过对与饮食和行为习惯有关的18个问题进行调查,在与饮食有关的12个问题中,儿童平时最喜欢的菜肴、儿童最喜欢的饮料、儿童平时每餐的吃饭时间、儿童每次进餐一般速度四个问题,肥胖儿童与非肥胖儿童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肥胖儿童平时蔬菜类食品吃得较少,而蛋类、鱼类吃得较多;肥胖儿童比非肥胖

儿童更喜欢喝碳酸性饮料;部分肥胖儿童吃饭速度过快。

与行为有关的6个问题中,儿童平均每天看电视(含上网)的累计时间、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两个问题,肥胖儿童与非肥胖儿童有显著性差异:肥胖儿童看电视及上网的时间较非肥胖儿童长且睡眠时间更多。

有关专家指出,要使肥胖儿童的体重减轻,必须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使机体摄入的能量低于消耗,要制定合理的饮食、运动计划并保证实!


http://www.myzx.cn/web/video/newinfo/id/14226 


小胖墩需提防“隐形杀手”

来源:健康一线2016年09月06日

近日,武汉市的一项调查发现,武汉10—14岁的肥胖儿童中,超过30%的孩子都有高胰岛素血症。

近3年来,武汉学龄儿童(6至12岁)肥胖率已超过1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喜欢吃快餐食品、运动量少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是造就“小胖墩”的主要原因。

最近,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在检查中发现,超过30%的肥胖儿童都患有高胰岛素血症,其中中度、重度肥胖的孩子尤为严重。

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肾病内科主任医师姚辉说,高胰岛素血症是因肥胖引起胰岛素阻抗,人的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而为了维持一个较正常的血糖水平,他们的机体自我调节分泌出较正常多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这便造成了高胰岛素血症。

她说,高胰岛素血症是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ⅱ型糖尿病、肥胖、脑卒中等共同的发病基础,它的症状不易被察觉,是威胁儿童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童肥胖问题(汇总整理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ig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