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这句话每个父母应该都听过,现实中,大部分家长也是这么做的,为了孩子,为了教育,倾其所有,义无反顾。
汇丰银行曾发布一份《2017教育的价值报告》,对全球的教育投入作了分析,里面提到:
82%的父母已经准备好为孩子成功做出牺牲而其中中国父母在教育的花费上,高居榜首,碾压了全世界。
然而,为了孩子,如此不计后果地付出,后果可能很严重。
几年前,在上海浦东机场发生了这样一起悲剧:
赴日留学5年的研究生汪某,对前来迎接的母亲连刺9刀,致使母亲当场昏迷。而究其原因,竟是由于母亲说没有钱给他了。
留学5年的全部花费,超过150万元,远大于汪母每月7000元的工资收入。汪母后来四处举债,可仍然不能满足儿子的欲望。据同在日本的留学生说,汪同学每年开销二三十万,未免太奢侈!
付出了几乎超出自己能力的全部,可换来的却是孩子的9刀连刺,想必这是汪母怎么也没想到的。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把家庭支出大量放在孩子身上的情况比比皆是,这让我想起袁咏仪曾在节目中讲到的关于自己儿子的故事。
她的儿子一直想要一只小狗,袁咏仪便带儿子去宠物店,但后来她并没有立马把小狗买下,而是先让儿子先去捡狗屎。
第二天,她依旧要求儿子去做同样的事情,没想到儿子不但没有任何怨言,反而乖乖把狗屎清理掉,这时袁咏仪才下定决心给儿子买下这只小狗。
袁咏仪的教育理念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当孩子想要得到某件东西时,不是一昧地“索取”而是要靠“换取”。
如今,中国式的父母,大多一切以孩子的需求为主,把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完全隐藏起来,只要孩子想要的,家长都会尽全力满足。
不少家长认为,只有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才不会吝啬小气,长大后也不会被外界的金钱物质迷惑了双眼。殊不知,无私的父母就会培养出自私的孩子。
为孩子付出所有,换不回孩子的心疼。孩子只会认为父母做的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不需要回报。久而久之就会对孩子的性格和未来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付出,要有边界。家长也要从小开始教育,不要等到孩子已经养成了索取的习惯再来纠正,这时已经演变成疑难杂症了。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东西想要就能得到的呢?家长要做出引导。
一、以换取培养孩子责任感
孩子想要东西时,要让他知道凡事来之不易,并以换取作为代价再得到。
比如要孩子做家务才给零花钱,这样做既可以培养责任感,又可以帮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设立奖惩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个奖惩制度,奖励以精神为主,物质为辅。
心理学家表示:奖赏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直接驱使他们去做某事,但是渐渐地这种方式会让人只对奖赏感兴趣,而对被奖励的行为失去兴趣。
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精神上的奖励,如孩子在懂得珍惜并学会感恩时,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精神上的奖励,相比物质奖励孩子更在意心理上的认可和鼓励。
三、多与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克服了学校那种纯理论的空洞说教和脱离实际的弊端,通过这些活动孩子可以亲身体验到父母工作、生活的不易,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从思想上发生根本的转变。
总而言之,年幼的孩子本身就缺乏对物质和事物的鉴别能力,需要家长合理地加以引导和教育。让孩子懂得一味的索取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从根源上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
爱是双向道,孩子需要父母的呵护和爱,但同样,父母也需要孩子的尊敬和孝顺。要养育一个懂得体贴的孩子,就从教会他学会感恩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