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本是一介书生,不善征战,却征战了大半辈子。不善外交,却不得不与西方列强苦苦周旋。他为大清的稳定竭忠尽智,殚精竭虑,死而后已。
曾国藩战场军功,有目共睹,是他延长了大清王朝的寿命,是他打开了中国看世界的睡眼,这才是难能可贵的,甚至有几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慷慨悲歌。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闭关锁国,以天朝上国自称,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当时的有识之人,感受到了危机,认识到改革图变的重要性。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受魏源《海国图志》的影响,尤其赞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他不仅赞成,还付诸于行动。
曾国藩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
创办之初,一切从零开始,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技术没技术。曾国藩曾立下规矩:全用汉人,不雇洋匠,曾国藩以极高礼遇聘请专业人才。特别是容闳的到来,更是让曾国藩践行的“师夷长技”迈出了更坚定的步伐。后来的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械制造总局都对清朝的军事力量和重工业生产都起着重要作用。创办这些企业,无论曾国藩在如何繁忙的军务生涯中,都不曾抛弃过。
企业创办出蛮力不行,还得靠人才,靠自己的人才。
曾国藩迈出了教育的步伐,不得不说他的眼光在当时是超前的。
他听从容闳建议,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附近办了一个兵工学校,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为了更好的学习西方技术,他聘请西方学者,设立翻译馆,翻译西方科技书籍......这些举措,无疑是从文化上打开了看世界的蒙昧之眼。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曾国藩向西方学习强国之路的的步伐就更加坚定,仿佛在漆黑的夜里,找到了一点光明,只有朝着这个方向奋力前行。
曾国藩不仅在国内兴办教育,翻译西方科技著作,在容闳的建议下,曾国藩居然积极筹备派遣聪颖俊秀的青年到国外留学。这对曾国藩来说,就更为不易了,曾国藩是传统儒家仕子,派遣留学生,就是违祖制,就是大逆不道,但曾国藩坐了,成了容闳的坚定后台。
派幼童留学的事几经周折,终于成功了,同治十一年(1872),中国首批幼童坐上了开往美国的邮轮,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中美文化交流史的新篇章。遗憾的事,曾国藩看不见了。如果在天有灵,曾国藩可能也会捻须颔首吧。
一个从穷乡僻壤里走出来的“笨小孩”,三十岁便立志“不愧天地之完人”,而他戎马半生,诟病天津,家国天下,仁孝忠诚,早已让他身不由己,他就像枯树上的绿叶,死命拽住枯干,无论寄予他多大希望,整棵树却还是即将枯萎,而这片落叶,化作了泥土,滋养了民族之花。
2021年2月1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