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拖延?
握个爪吧。
我是拆书帮会员,经常这样介绍自己,“在拆书帮我很出名,以……拖延出名。”
瞧,拖延就是我的标签,我的特色,差点就是——我的骄傲了。
但是,拖延让我苦恼、焦虑、压力山大(相信你也有同感)。
2020年12月28号,和朋友老崔在江汉路顺香居吃饭,找到了克服拖延的关键点,也改变了我对自己的看法。——这顿饭吃得真值啊,还是老崔付账!
和老崔聊拖延,老崔说,我不觉得你拖延啊,你看,我俩一起做写作俱乐部,你现在还在坚持,做了那么多场线上、线下活动,我早就没参与了。(2019年底,老崔和我合作建立了“写出我心”写作俱乐部)
老崔提醒我,有的人先有了信念,再去找证据有人是先有了证据,再形成信念。你是先有“我很拖延”这个信念再去找证据,还是先有了拖延的证据,再形成“我很拖延”的信念?
对对对,我是给自己贴了一个“拖延”标签,从此看不见我手挥目送高效工作的证据——比如写作俱乐部的建立,从发愿到第一期活动的开展,前后不到两周,但我从没用这件事来佐证“我很高效”, 只拿着 “拖延”放大镜,处处去放大我拖延的例子,再反过来证明“我就是拖延”这个信念。
《财务自由之路》里,作者博多·舍费尔把信念(信仰)比成一张桌子,一个信念的组成,包括一个想法(桌面)和许多支撑这个想法的经验(桌腿)。
比如我有了“我很拖延”这个想法(桌板),还时时刻刻寻找与“我很拖延”这个信念相符的事实,长此以往,桌腿越来越多,桌子越来越结实,信念越来越坚不可摧。
要改变信念,就必须折断桌腿,去寻找反例。我可以找到很多高效工作不拖延的证据,还可以制造高效的证据(比如从现在起,关注自己做哪些事很高效)。慢慢地,旧桌子就不稳了,“我很高效”这张新桌子逐渐形成。
聊了信念这个高大上的话题,老崔还引导我做了一个练习,类似于意象对话。(意象对话的含义,见文末PS部分)
老崔:现在闭上你的眼睛。如果拖延是个东西,它在你身体的什么部位?
我:脚上。
老崔:它是个什么东西?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我:胶水样的东西,很多丝,银色的吧。
老崔:可以怎么把它搞掉?
我:用手撕,撕不掉,用铲子铲,铲不掉,用水洗,洗不掉……
老崔:还可以怎么把它弄掉?
我:它在我鞋上,我可以把鞋脱下来啊!
老崔:哦,原来在你鞋上啊。现在把这双鞋扔了,不要了。换上一双新鞋。走几步,现在是什么感觉?再跑一会儿,什么感觉?跳一跳,什么感觉?跑一段马拉松,什么感觉?
我:身轻如燕,身轻如燕,身轻如燕啊!
就这样,用一个仪式,我将自己拖延的鞋扔在了江汉路步行街,而我过了长江回到武昌。
这样是不是就彻底告别拖延了,你可能会好奇。
老崔说,等你把那双鞋忘了。
你的拖延,或者你对自己的任何负面想法,如果可以形成,就可以改变,毕竟,作为有独立意志的你,知道怎么去做一张新桌子。
如果拖延是个东西,附着在你身上,它会是个什么东西?你会怎么摆脱它?像我一样,用一个仪式跟拖延说再见吧。
或者,跟老崔约个饭呗。
PS:
意象对话技术:由心理学家朱建军创立,它通过诱导来访者做想象,了解来访者的潜意识心理冲突,对其潜意识的意象进行修改,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百度百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