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二辨析题每年必考4道大题,每题8分
答题技巧都在这哦!
概念混淆型
第1类
(一)题型特点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某一个概念或者某几个概念做区分,考生需要对每一个概念作准确的解释,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
(二)作答方法
1.对题目做出判断:一般有正确、错误;
2.说明理由: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有条理地阐述并力求做到全面具体;
(将其中的概念一一提取,找出各自的概念释义或者理论核心,判断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出判断。)
3.总结:在阐明理由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验证自己的判断
(三)经典例题
注意转移就是注意分散
【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注意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对象所吸引。
由此可知,注意的转移是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注意的分散是被动的、无意识的行为,二者不能等同。
因此,注意的转移不等于注意的分散。故题目说法错误。
理论观点型
第2类
(一)题型特点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对某一理论、某一观点做细节区分,考生需要对相关知识点的关键词句作准确记忆,考查学生对理论的记忆能力。
(二)作答方法
1.对题目做出判断,一般有正确、错误;
2.说明理由,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有条理地阐述并力求做到全面具体;
3.总结,在阐明理由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验证自己的判断。
(三)经典例题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即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动机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任务的完成。
因此,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不是正相关。故题干说法错误。
因果关系型
第3类
(一)题型特点
因果关系是指两个知识点之间具有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标志主要是“所以”“因此”“因而”等。
遇到这类词,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前后句是否构成必须的因果联系,也就是说,后面的“果”是不是前面的“因”造成的,前面的“因”是不是一定能推出后面的“果”。
(二)作答方法
1.对题目做出判断,一般有正确、错误;
2.说明理由,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有条理地阐述并力求做到全面具体;
3.总结,在阐明理由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验证自己的判断。
(三)经典例题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参考答案】
此说法错误。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与以往的教育具有渊源关系,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
同时,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同样政治经济制度下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有所不同;
除此之外,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因此,虽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故题目中说法错误。
从上可以看出,辨析题的题型会有不同,但答题套路基本上是做出判断,说明理由,最后总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