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648664/e5e81f6ca9f8a122.jpg)
学校在前三年是培育期,培育期其概念就知道需要呵护、指导和帮助的。而对于合作学校,就如生活在第二家庭,因此感受的不是家庭的温暖,而是监视、训斥时,其内心都是扭曲的,就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样不言而喻。当感觉到家徒四壁,仍要挣扎的带领兄弟姐妹走向远方。也由一些现象所带给我们的启示,毕竟任何事物都是累计出来的结果,也许这样成长更快。
事例一,一次升旗所带给我们的
周一照例升旗,但今天升旗到位只有两个班,老师到位也很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该从那个方向着手呢?站在金字塔型结构上,整件事就一览无遗。当最下一层的执行层出现问题时,那么就是中间一层的监督层的责任,要么说明突发事情的处理不及时,要么说明在指挥操作时不流畅,因为当执行的结果与指导的结果有异,说明督促备课层需要调试规范。而这信号还得决策层反应给监督层,校正后再次形成一个闭环。所以能给出信号的任何事情都在提醒自身系统的有序、健康,就看你对信号的态度。
事例二,一则微信所带给我们的
对于看到高品质的东东,都是人家时间累计的结果。比如说对于咱们现在编辑微信的水平较之其它就低好几个档次,如小树映画,新闻所呈现出来的仅是结果而已,人家都是在有审美观的基础上,历经5小时而成,都是时间的产物,你说一则速成的微信与慢火烹制的微信,其效果就出来了,其背后支撑的就是时间成本,耗时、审美观、追求极致程度。
无独有偶成都天立学校映入事例中,直接为各学校的标杆,其新闻页面的简洁风格,不失大气。你会说一个刚成立的筹建学校为什么一下就超车了,背后不难发现,虽然新成立的学校,但是学校背后人的眼界及时间积累在那里,干什么都不会差。就拿一则微信文章来说,一个活动后,一篇稿子居然改稿十多次,还没被通过,这背后反映的是什么?同志们!不就是时间成本、追求极致、审美观集于一身的态度的呈现吗?那么可想而知做其它事情,肯定在高维度上,让你望尘莫及。而正因为此,本次数学项目式学习:一元钱的奥秘的新闻我交给时间成本较高的人身上,延后推出,再一次触碰我们的认知禁闭。
事例三,一个事件所带给我们的
大家肯定对“10.28重庆公交坠江事故”较了解。但有没有对比下,与我们又有何干?首先以结果为导向,这辆车驶向何方?其次,由谁买单?最后,车上人的所作所为。这辆车不正和咱们或任何一个单位是一样的吗?又是怎么驶向没落的呢?如果单位是这样的,买单的不就是咱们吗?那么我们对照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呢?对于一些不作为的行为,你还能无动于衷吗?
那么以上三个事例,应该给我们自己都有触动。现在还得搁置自身,就其原理,再寻求解决办法,一起来看看2017年秋季开学对于安全方面的《为什么看到犀牛冲过来我们不躲避》。
首先看两个概念,一是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 300起未遂先兆, 1000起事故隐患。那么现在所出现的小小事情背后,你还以为它是无缘无故的吗?
二是墨菲定律,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 所以你就不难理解,作为学校的中层领导就会说,“我明明是按照这样布置下去的啊?”但执行人是有思想的,还会有自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事,那么结果还会是你的结果吗?
而我们又是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向固执愚昧的自我保护机制?有这么几个方面直接就任性拒绝否认。拒绝低估可能的损失;理想化,认为不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 自我膨胀,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阻止危机发生; 推卸责任:把灾难的责任推到其他人身上; 自以为是,降低可能性;盲目,想象损失会很有限。
因此请一定要拒绝这些机制,当我们平时明明知道不愿意去干时,真要认真想想,这样妥吗?你不会担心吗?不然就是咱们的边界,灰犀牛的五个阶段:当否认,得过且过,判断性,惊恐,行动阶段或崩溃阶段。
那么应该怎么有效躲避呢?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是相同的,就拿一个学校的安全来说,安全管理步骤有:
1、过程程序化,程序化后过程进行考量, 这是发现事故征兆的前提;
2、程序责任人,每个程序责任到人,意识安全教学的重要性及安全事故的巨大伤害;
3、事故可能性,列出每个程序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发生事故的先兆,培养对事故先兆的敏感性;
4、检查制度化,每一个程序上都要制定定期的检查制度,及早发现事故的征兆;
5、报告及时性,一旦发现安全事故或隐患, 要及时报告、及时排除;
6、信号探测机制,一些小事故,避免不了或者经常发生,就是在提醒你,要排除、报告,找出隐患。
所有的事情,包括安全,都是可以预防及可控的。因为事故或事情的发生都是量积累的结果,就看平时是怎么去消化这个量的,消化不了当然得大腹便便。再者就是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