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一)

作者: 冢虎欢喜哥 | 来源:发表于2019-01-04 19:28 被阅读25次

2001年,我上高中,由于我肯付出,老师让我当班长,一当就是两年,由于工作的原因,这两年我交了不少朋友。

说来也挺奇葩的,我长得也不好看,穿得也不怎么样,个子也不高,喜欢我的女生还不少,不过都被我拒绝了,我一直念念不忘我初中的一个同学,不过她已经到市里去读书了。

当时我理科和英语非常好,高中数学能考满分,不错吧?同学有学习问题都会问我,我都会一一解答,我甚至还帮别人补习过数学和英语,因为这个,才有女孩子喜欢我的。

当时我穷得连吃早点的钱都没有,但我这个喜欢留一些钱以备不时之需,因为没钱,所以从来不敢铺张浪费,那些“救命钱”最后流落何处呢?

我虽没钱,但从不吝啬,周末哥几个去吃点麻辣烫喝两瓶小酒什么的,有不少时候都是我买单的,还有就是,有时朋友有困难,我就借给朋友了,有些久了连我自己都忘记了,对方估计也忘记了,最后借出的那两个钢镚也就不了了之了。

高一那年,我寄宿在表哥家,表哥家是开农家乐的,他从四川进了一批白酒,很香,偶尔我会叫上朋友,炒几个小菜,兄弟几个吃着小菜喝着小酒挺滋润的,酒足饭饱后,就去我同学家住,高中三年,我好多时候都是住在朋友家的。

有时上学前,偷偷灌一矿泉水瓶酒,放学后,再找几个关系好的去喝酒,当时是真穷啊,我不怎么抽烟,跟他们一起偶尔也会抽两支,那时同学家庭都挺贫寒的。

最艰难的时候,我住一兄弟那,只剩最后一根烟了,我们彼此推来推去,后来是他抽几口,我再抽几口,一根烟两个人抽,边抽边喝酒,拿着矿泉水瓶你一口我一口的,喝完了哥俩同床共枕...

可能有人看了会不舒服,也觉得不卫生,这都是近20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年少轻狂,哥们义气,哪里管得了那么多?我写这些,一定会有人有同感。

你可能以为我这样的朋友就1个?5个?10个?其实不止,因为当班长,而且高中四年(复读一年)换了四个班,我把这四个班认识的好兄弟都撮合在一起了,用现在的话就是建立了一个圈子。

这样说,大家觉得挺神奇的,我跟大家说个事就懂了,复读那一年,我收到几十封同学的信,我的信件有差不多半抽屉,现在还稳稳地躺在那里,大家想想,自己曾经写过信吗?有人给你写过信吗?家里还收藏有多少封信?

有人说现在写信多老土,电话和邮件不是更方便吗?物以稀为贵。我这两天正在写信,就是因为一封信,让一个身价近百亿的老板屡次请我过去玩,每次我过去他都亲自开车过来接我并一起吃饭,最近还喊我去他新家玩。

过几天会写《交往的艺术》“行为动作”版块的“神圣”,我会将写好的信件分享出来,今天写的是“行为动作”版块的“付出”。

如果有人问我:“交往的秘诀是什么?”

过去我的回答:“一直处于付出模式”。

那我做到了吗?

对于这一点,我问心无愧。

媳妇常常骂我:“你这都是什么歪理逻辑?这么多年你付出还少吗?你有收获吗?”

我:“量变才会质变嘛,不是不到,时候未到。”

她:“我都认识你七八年了,你就这样一直付出,你这要付出到什么时候?”

我:“没听说过十年磨一剑吗?”

她:“要不是上了你贼船,我真想...”

我:“想下船是吧?我又没拦着你!”

媳妇一把揪住我耳朵,气愤地说:“想丢掉我?门都没有,没良心的东西,我要是下船了,过去这么多年我不是白白付出了吗?!”

我:“你也是在等收回成本的那天啊?”

她:“你...你...气死我了。”

我:“消消气,我这不是也在等待收获的那天吗?”

就在满十年的时候,我不但收回了成本,还连本带利都收回来了,甚至还常常有小惊喜,难道真是我的付出感动上苍?还是找到了付出的命脉?

给大家看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我10年前看过,10年后我依然清晰的记得。这个故事道出了付出的真谛,只可惜我用了十年才看懂这个故事,说白了都是用惨痛的代价和沉重的付出换回来的血的教训。

故事是这样的,1942年3月,希特勒下令搜捕德国所有的犹太人,68岁的犹太人贾迪.波德默向全家提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向德国的非犹太人求助,争取他们的保护。当时他选择求生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银行家奥尼尔,一个是木材商本内特。

波德默家族拥有潘沙森林的采伐权,在欧洲是数得着的木材供应商。奥尼尔是一家银行的小股东,他是在波德默家族的资助下发家的。

40多年来,为了支持他打败对手,波德默家族的钱从来就没有存入其他银行过,就是到事发的时候,他的银行还存有波德默家族54万马克。

奥尼尔也一直把波德默家族视为他的恩人,在不同的场合他也曾多次表示,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找她。现在波德默家族遭到灭顶之灾,向他求助是理所当然。因此,两个儿子都认为应该向银行家奥尼尔求助。

木内特是一位木材商人,波德默家族的人是靠给他打工起家的,后来也是经过他的资助才有了今天的家业。波德默家族发家后虽然与他很少来往,但心理上从没断过感激和思念老人想了想最后说:你们还是去找本内特先生吧。

第二天一早两个儿子出发了。在路上,二儿子说,我们不能去本内特先生那儿,上次我见他时,他还提那700吨木材的事儿,要去你去吧,我去求奥尼尔先生。最后,二儿子去了银行家那儿,大儿子去了木材商的家。

1948年7月,大儿子艾森.波德默从日本辗转回到德国,四处寻找他的家人,一无所获。后来,他在纳粹档案中查到这么一条记录:银行家奥尼尔来电,家中闯入一年轻男子,疑是犹太人。

1950年1月,艾森.波德默定居美国,2003年12月4日去世,终年83岁。他留下一部回忆录,主要讲述他在木材商本内特的帮助下。怎样偷渡日本,保全性命的。

书的封面上写着:献给父亲贾迪.波德默先生!底封写着:许多人认为,要赢得他人的忠诚,最好的办法是给其恩惠;其实,这是对人性的误解,在现实中真正对你忠诚的,都是那些曾经给过你恩惠的人。

这个故事我看了不下50遍,大家看懂这个故事了吗?领会到最深层次的含义了吗?

你懂怎么付出吗?

付出给谁?

付出的标注是什么?

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付出?

......

我写日记的目的不是为了告诉大家结论,结论是死的,学会结论有啥用?

P用没有!

只有学会获得结论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写日记真正目的是什么?

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觉醒。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这是大家一直听到的,其实后面还有一句:名师指路不如自己觉悟。

如果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的朋友,看完日记不妨思考一下上面几个问题。

好的,今天我们就交流到这里,明天继续。

附:稻盛和夫《活法2》(二十五)

平时我们会不断面对各种不同的问题,问题看似错综难解,似乎难以找到一个清晰的答案。

我们要像解开绳索般先找到起点,然后回头想想,它是如何纠结在一起的。一次追踪一个问题,直到我们了解了为何问题会变得如此复杂为止。

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通常很简单,一旦了解了当初的情形,就能找到解决之道。然而,人们往往只是一个劲地抱怨问题复杂难解,使得这个结打得越来越紧,终致无法解开。

因此,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常常刻意把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

大道至简!

特别说明:

1、文章有虚有实,我不定是我;他不一定是他,切莫对号入座。

2、有价值就有价格,文章有偿阅读;自愿随心!

3、焦点在哪,答案在哪;若有感触,感谢转发、点赞~

4、《欢喜哥日记》忠实读者(粉丝)可添加欢喜哥私人微信:15555551341(来者注明)

付出(一)

相关文章

  • 付出(一)

    2001年,我上高中,由于我肯付出,老师让我当班长,一当就是两年,由于工作的原因,这两年我交了不少朋友。 说来也挺...

  • 付出=回报,回报=付出

    梦中跟一个男的吵得特别激烈,我一句他一句来回机关枪模式。想想算了,心好累,远离他吧... 随即出门,没有目标方向,...

  • 有些付出就是付出

    有些人喜欢默默的付出,不声不响帮别人做很多事,心甘情愿付出自己认为值得付出的一切,这种精神让人敬佩,但是一直都在付...

  • 付出的礼物一。

    公公住院了,婆婆一直在医院里照顾。老公为了照顾父亲,每天24小时陪床。这样,家里和孩子,就只有我一个人照顾。每天的...

  • 付出一些

    我既是有所求于生活 就必然得要付出一些东西 从而得到我所求之物 而更为重要的一点事 人生从来没有往复 我在这一遭选...

  • 付出

    付出 1, 把产品的性能要像自己使用一样方便自如,自己一见就想拥有的感觉来研究。 2,把产品优化,不断改善,要像初...

  • 付出

    不计后果的付出,你将收获不可预估的收获。世界那么大,你没有能力预测所有,所以低头付出努力,上苍自有安排。

  • 付出

    同是两根竹子,一支做成了笛子,一支做成了晾衣杠。晾衣杠不服气的问笛子:我们都是同一片山上的竹子,凭什么我天...

  • 付出

    都说,什么是最快乐最开心的呢,我觉得付出是最快乐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付出完后,就会有一种自我的满...

  • 付出

    只有当你付出的时候才是你最有力量的时候。 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提升他人的生活品质——这是一个值得铭记在心的事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付出(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wk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