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学得多悟得少(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语)。中国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原中国教育部长周济语)。为什么这样?笔者认为与应试教育体制有关。而应试教育体制是在特定历史情况下形成的,目前看来想彻底改变这种体制并不乐观,老百姓人微言轻很无奈。当然也并不等于我们只能无动于衷,继续甘受其害,如何采取行动?其实,孩子天生都拥有丰富的想象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象力逐渐被扼杀,其实最典型的情况就是,当孩子说出富于想象力的童言稚语时,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多数都是自觉不自觉对孩子进行呵斥和打击。久而久之,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被扼杀殆尽,变成只会完成老师作业的机器人。
创新女是怎样产生的?几乎所有的创新都源自于人们大脑中突然冒出来的新念头新想法(New idea),也就是说灵感是创新的源头和起点,灵感还是创新的灵魂和核心。一般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可能产生灵感,但是灵感的产生具有偶然性,而且常常是一闪而过,稍纵即逝,一旦失去很可能永不再来。其实多数人都不缺乏灵感,真正缺乏的是捕捉灵感的习惯。如何养成捕捉灵感的习惯?日记的根本功能是备忘,当灵感来临之时,立刻以日记形式记下来,至少把能够备忘的主题词记下来,再找专门时间整理记录,用日记形式对灵感进行的整理记录就是灵感日记。记灵感日记,就是对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保护和开发。灵感日记很奇妙,坚持记灵感日记灵感会越记越多,小灵感会变大灵感,相关的灵感串起来就会像珍珠串起来一样价值倍增,创造人生的奇迹。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促进和发展。更为奇妙的是,对大量积累下来的灵感过过筛子去伪存真并归纳分类,最有价值的灵感和灵感集中的领域都会展现出来,灵感集中的领域就是一个人最具天赋和潜能的领域,最有价值的灵感便是一个值得长期为之实现而奋斗的事业目标。如此,人类几千年从未能很好解决的认识自我和人生定位的大难题迎刃而解。(可百度参考笔者发表在中国首家发明创新专业期刊《发明与创新》2006年第3期上的文章《天才可以不再消失》)
美好人生工程发起人李美志 2019年1月6日于洛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