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是关于克里特岛的迷宫。迷宫里有一个食人的怪兽,人头牛身,叫作米诺陶诺斯(Minotaur),每年要求雅典人给他进贡7名少男少女。为了战胜这头怪兽,一位叫忒修斯(Theseus)的勇士出现了,他决定进入这个迷宫。
克里特岛的公主阿里阿德涅(Ariadne)深爱着忒修斯,为了让勇士不至于被怪兽吃掉,公主交给忒修斯一个线团。进入怪兽迷宫的勇士边走边松开公主给他的线团,在迷宫里的某个地方,他遇上了那头怪兽,并且凭着自己的天生神力徒手杀死了怪兽。借助着来时的线团,勇士得以安全无误地从迷宫中走出来。
这则神话是一个隐喻,就像我们人生成长的道路,其复杂性就像是克里特岛的迷宫,这个迷宫没有中心点,只有在深处的无数的终点。通往终点的路上,有很多的谜团在当时的我们看来,是一直难以理解的,也有无穷多的可能性,我们可能没办法画出完整的地图。为了穿越人生的迷宫,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需要忒修斯手中那样的一个线团,帮助我们找到迷宫的入口并且成功地从迷宫中走出来。
我们都有一座人生的迷宫忒修斯是我们每一个人,米诺陶诺斯是我们自己非理性的危险部分。作为一个开拓者,在通往迷宫的过程中,每迈出一步,问题的复杂性就会增加,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就多出了许多的可能性。开拓者不断地记载自己追梦路上走过的路线,将各种线索连成一个慢慢扩大的解释网络。在人生这个迷宫之中,开拓新路比原路返回要难得多。
你可以循着前人走过的路,留下的线索,在穿越人生的迷宫时,少走一些弯路,成长得更快一些。我愿成为你穿越人生迷宫的开拓者之一,把我的经历和研究凝结成一本《圆梦行动指南》,如果它能成为你圆梦路上的阿里阿德涅之线,将是我莫大的欣慰。
我出生于80年代中期湖南一个偏远贫困的乡村,那里信息闭塞,祖辈们世代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我的小伙伴们大多初中甚至小学没毕业就停学在家,或者跟随大人外出打童工。
我的母亲是中国传统农村妇女的典范,她勤劳坚毅,却又命运坎坷。在母亲上小学时,外公因病去世,外婆改嫁,她跟随自己的祖母长大。尽管母亲学习成绩优异,但也不得不早早辍学以减轻家庭负担。
我的父亲算是村里读书较多的文化人,高中毕业后参了军,参加了越战,负过伤立过军功。退伍后,父亲没有接受组织安排的工作,而是下海经商。他常年在全国各地奔波,一年只回来三、四次,主要目的是为了给我们送开学的学费,而且他总是深夜回,第二天便早早地离开。
我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学习,母亲终日劳作,尽她最大的努力为两个哥哥和我营造最好的学习环境,并照顾我们的生活。爸爸则总是提前为我们准备好学费,他从不让我们为学费担心,并总是乐呵呵地告诉我们,他在外面多好,无论遇到什么都不害怕,都能应对,外面的世界很大也很精彩。
父母们相信读书改变命运,无论身边多少孩子辍学打工,他们都要求我们兄妹努力上大学。后来我们三兄妹也都不负父母所望,都上了大学。
受父母精神的影响,我比其他的孩子在学习上都要更勤奋。我常常早起看到天边的鱼肚白,在日出之前背诵课本,在晨曦中背着沉甸甸的书包,一边默念着文章,一边翻山越岭到6里外的乡村小学上学。下午则迎着落日,带着一天满满地收获,欢乐地回家。我在河边放牛时阅读,在山上拾柴火、采蘑菇的间隙里阅读,在夜阑人静的星光下阅读,我读完了我所能获得的所有的书籍,做完了我能拿到的所有的练习册。
我的学习成绩很好,总是能以绝对的优势拿到全校第一,全镇第一,甚至全县第一,大家都认为我能上清华,成为一名科学家。清华是当时的我所听说的最好的学校,科学家是我听说的最伟大崇高的职业,读清华、当科学家,成了我儿时最大的梦想,也是学习最大的动力。
中考我以全市前三的成绩,通过了湖南省理科实验班的特招考试。每年省理科实验班都会在全省特招一批成绩最好,尤其是奥赛成绩最好的学生,这是一个为培养国际奥赛金牌得主而成立的省集训营。参加实验班特招考试的那天,是我第一次来到省城这样的大城市,内心无比的兴奋、好奇、满怀憧憬和希望。
但是在省实验班三年高中的学习,却如同炼狱。一方面,乡里来的妹子,到省城前我从未说过普通话,湖南又是十里不同音,老师和同学很难听懂我说的普通话,更听不懂我的英文;另一方面,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我特别想家,常常半夜里捂着被子、流着眼泪想妈妈。
实验班的学习强度非常大,高一要学完高中三年的课程,高二开始学习大学课程,高三时,开始分为竞赛组和高考组,竞赛组会邀请到很多大学教授来上课,为冲刺国家甚至国际金牌而战斗,被竞赛组刷下来的进入高考组,自己看书复习,迎接高考。所以班里每一个人都为进入竞赛组而拼尽全力,一群变态的学生变态地努力着,竞争着。
高中前两年,为了能进入化学竞赛组,我全力以赴地研究化学奥赛题,学习大学的化学课本,严重偏科。直到高二结束的暑假,我入围了竞赛组,却深感身边奥赛高手太多,靠夺金牌上清华是无望了,于是选择退出竞赛,加入高考的大军中。
高二那年我试着参加了高考,分数超过了湖南省重点大学的分数线,但离清华还很远。我用一年的时间,异常刻苦的自学,把化学之外的功课补上去。但高三高考的那天,尤其是考数学时,酷暑加上一段时间的失眠,脑子昏昏沉沉,一度差点晕过去,也一度想放弃,但还是支撑着坚持参加完所有的考试。并以自己不怎么满意,但别人看着还不错的成绩进入了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
物理系的学习有大量的试验、建模和编程,这些都是从事物理研究的基本功。我很快发现自己其实并不适合走科研这条道路,我不喜欢也不擅长与仪器设备及电脑程序打交道,但还是一直努力坚持着。除了学习物理专业的课程,还选修或旁听了电子学、通讯、计算机、材料科学等专业的课程,都是在理工科范畴。
后来我才发现,本科时在人文、人生问题上知识的缺乏,为自己后来遭遇的迷茫和挫折埋下了伏笔。
我以优良的成绩本科毕了业,并保送中科院读研究生,进入了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跟着一群真正的科学家开启了科学研究之旅。但在读研和科研的过程中,我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真的不适合科研,每一天我都非常努力地走进实验室,非常努力的研究,可是科研成果平平,也并不快乐。
我要怎样才能更快乐?我喜欢什么?不做科研,我还能做什么呢?此时,我开始认真地思考我的人生。
尽管我以优秀的成绩硕士毕了业,还拿了当年中科院和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的荣誉。可是毕业后我该做什么?我人生的意义和使命是什么?我苦苦思索三年,却依然没有找到答案,我陷入了人生的迷宫里,不知道方向在哪里,前路在哪里。
硕士毕业后,我告别实验室,也告别了校园恋情,我成了人们眼中独自漂泊在大城市的大龄剩女。我把自己投入社会这所大学校,尝试和体验了很多的职业方向,进入过更严格保密的国防实验室,做过高科技公司的专利人员,到留学中介机构帮一些名校毕业的理工学生写留学申请论文和材料,筹划过创业项目,考过公务员,相过亲,参加过各种单身社群,见了形形色色的人......
这段时间是我最焦虑,最失落,最迷茫的日子,也是人生尝试、体验、思考问题最多的日子。每天都像身处黑暗的迷宫,似乎有千万条路可走,却又似乎永远也找不到一条出路。
这样折腾了两年,我又回到了读研的实验室,跟随导师重新开始科研,并很快转至国家重大科研型号项目管理岗。在工作的同时,我开始沉下心来,大量地研究探索人生选择和职业这个命题。我在复旦、上交、上财、中欧、同济等各大高校旁听商学和人文艺术类的课程或讲座,参加各种读书会,到许多社会公益组织做志愿者。
人生的转折点,是在2014年底报考和君商学院时,受单其武《奋斗者——一个高级咨询师是怎样炼成的》这篇文章的启发和激励。我开始发奋广泛阅读商科、社会、人文、人生等各方面的书籍。用三年时间涉猎了300多本书,并在2015年读商学院的同时创办了水滴.读书会,一年办了200多场读书会。
商学院的课程结束后,我又参加了头马国际演讲俱乐部,一边阅读,一边练习演讲,一年参加了50多场演讲活动。2017年1月8日,我把水滴读书会转换成了水滴成长研习社,一年半的时间办了七十多场线下工作坊,专注于人生与成长领域的研究、分享和讨论。积累的读书笔记和工作坊策划材料装了满满四大盒。
在自我成长学习的过程中,我渐渐认识了自我,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帮助身边的人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找到人生使命。在自我成长和帮助他人成长的过程中,我收获了最美好的爱情和婚姻,也成为了朋友眼中行走的图书馆,知识达人,自我管理达人。
回顾走过的路,我从贫穷的乡村走进繁华的都市,从学习优异的“天之骄子”坠入职业和情感的双重迷宫;我从重度失眠抑郁的人生低谷爬起来,不断尝试,不断探索,沉潜学习、阅读、演讲、写作;我从学物理做自然科学研究的理工女,变成研究人生问题的文科女,我用自然科学研究中学到的方法、理论、思维来研究人文和人生,我开始找到了两种科学之间的融合与共通。
人生这门课,才是最重要的一门课。我把自己所经历的,所思、所想、所悟,凝炼形成《圆梦行动指南》,我期待它能成为一些人圆梦路上的阿里阿德涅之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