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我最喜欢的中国文人是哪一位,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苏东坡。
他是古代传统文人的理想典范,其书法、绘画、散文、诗词、佛法、医学、烹饪无所不精。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苏东坡身上找到爱他的理由。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在考取功名后,时刻以为民请命为己任,却因此屡遭朝中嫉贤妒能的小人排挤,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他的一生就是一幅行走的美食地图,走到哪里都不忘发挥乐天派的吃货本色。因此,吃货眼中的苏东坡无疑是朴实的、可爱的。
被贬湖北黄州,苏轼吃不起羊肉,只好打起价贱如泥土的猪肉的主意,“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900多年前的惠州,当地每天只宰杀一只羊,有钱都不一定能吃得到,何况一贯安贫乐道的苏东坡。他从屠夫手中买来别人不要的羊脊骨,切断骨关节,骨髓流出。用酒浸泡后,加少许盐置于火上炙烤,直至烤出金黄色,其间碎肉,如吃螃蟹,这是一种富人不懂的快乐。
流放儋州,生活清苦。苏东坡只得与当地黎族人一起食用山芋充饥。其子想方设法想为老父改善伙食,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碗普普通通的芋羹苏轼也吃得香甜如蜜,并即兴赋诗曰:“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奶更全新。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
他忧国忧民却豁达如斯,才华横溢却仕途坎坷,林语堂先生曾对其有一段非常精准的评价:“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是的,千百年来也就只有这么一个苏东坡。作为古代文人的天花板,其境界又岂是寻常人可比拟?
如果你想全面了解苏东坡的一生,我想,《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书中从苏轼新婚燕尔即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进京赶考讲起,因主张废除太学体的欧阳修做了主考官,误以为苏轼的文章是自己得意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本该状元之才的苏轼屈居榜眼,且以往被太学生霸占的前十名榜单金科无一录取,由太学生轰轰烈烈质疑科举不公、屡试不中的老太学生投河开始,正式拉开了苏轼颠沛流离、命途多舛的一生……
苏轼一生两任京官、两任杭州地方官,从初任凤翔府签书判官开始,后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再其后汝州、登州、英州、儋州,每到一处皆政绩斐然,广受乡民爱戴。
黄州当地贫寒之家为了省下口粮给家中男孩,历来有溺杀女婴的陋习,苏轼对此深恶痛绝。在向心怀叵测的长官求助无果后,与夫人王闰之、红颜知己小莲及义兄巢谷一起积极筹措钱粮建育婴堂来收容被弃的女婴,待其长大后仍可回归自家。这其中,得到了佛印大和尚与苏轼老上司陈希亮之子陈季常夫妇的大力支持。
元祐四年,时任杭州知州的苏轼再一次在得不到朝廷支持的情况下自主筹措资金疏浚西湖,变卖了自己价值千金的字画(宋时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苏轼居首),利用湖底挖出的淤泥构筑了一条堤坝,杭州乡民为纪念苏轼治理西湖的千秋功绩,将其命名为“苏堤”,今天我们看到的“苏堤春晓”即“西湖十景”之首。
最难忘,那个陪伴苏轼父子多年、尽心尽力操持家务的小莲凄凄惨惨离开了人世。她出身名门,虽是庶出,却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眼界与心胸皆非寻常女子。如同后来的孤女朝云一样,在王弗死后,她是最了解苏轼的女人,她心思玲珑,睿智通透,是苏轼的智囊和温柔的解语花,在王闰之对其误会化解后,她真正成为了苏家的一份子,无奈红颜天妒,与苏轼之间至死都无名无分。
当王安石、司马光、范镇这些守正自持且真心爱护苏轼的朝中老臣陆续远离朝堂,当太皇太后曹氏、太后高氏、皇后向氏,这三位最有权势的女性“苏粉”因病逝而失去对于朝堂的掌控权,当苏轼一生强有力的政敌王珪因失去年幼的哲宗信任抑郁而终,当数十年一直与苏轼守望互助的同年章惇在汲汲营营登上宰相高位后却迷失了为官的本心,此时已身在儋州的苏轼也已是花甲之年的老人,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大宋第一才子、朝中重臣与公主纷纷欲招之为婿的天之骄子也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