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算是在自媒体路上的第二小步吧。第一步是几个月前迈进这道门,决定要把它作为未来的正事去做。“自媒体”只是个代称,其实并不准确-我不做和媒体有关的事情。我倒是觉得应该称之为“网络平台码字员”,但大家不分性质都叫自媒体,也只好随大流。
之所以选择这条路,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赚钱(当然也会有这个设想),从赚钱的角度来说它是不可预测的,尤其是我这样的小白,前路漫漫不说,根本就没有方向。因此初衷并不是这个动机,而是,它可以使我在未来的生活,乃至退休以后都可以保持头脑的活跃和知识信息的更新,不至于落后于社会与时代。还有个据说灵验的目的:预防老年痴呆。看到老父亲的情形,我不得不面对现实,假设自己有可能存在遗传的基因。未雨绸缪总不会是件坏事吧。
几个月来,走的路挺不容易。平台不会告诉你应该如何如何,下一步你需要做什么。它只会暗示,非常隐晦的暗示,靠自己琢磨,应该参加些什么活动,应该发布些什么类型的内容。这样肯定免不了走许多弯路,浪费不少时间。但,好处也是有的,我并不是才高八斗的现成的文字工作者,需要一个踏实的学习过程。我常和小老伴儿开玩笑,说人过中年了,反而自修起某项专业了,年轻的时候咋不长点心呢。明着是说给她听,其实是希望小家伙能在旁听到有所触动,但显然网络上能吸引小朋友的内容太多了,学究般的老父亲说些啥,那是基本上听不到的。
就这么每天花时间摸索、堆砌,不知不觉倒也发布了不少内容,虽然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不多,但也不算文字垃圾吧,虽然欣赏的人不多,当然这也取决于人家平台给不给往人脸上推送,倒也多少有几个。最难堪的时候是头两三个月,粉丝数量稳稳地钉在那里,一动不动。仅有的那么百把个,谁都知道有非常大的比例是平台的鼓励,机器粉丝。估计很多人走在这道关的时候会选择放弃,毕竟,平台不把你当回事,粉丝也不涨,内容阅读量基本是个位数,十位数,百位的都罕见,委实会让人沮丧。
要我自己说有什么个人优点,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坚持。耐心度高。这和我喜欢钓鱼密不可分。钓鱼这项活动,仔细想来又无聊,收获与付出也不成比例。装备都需要不少钱,时间更不用说,有时候一钓就是一天,也收获寥寥。但不知怎地,我就能够做到守候。有时偶尔会在守候足够久之后,来上一两次惊喜。倒不是为了鱼,而是一种说不清楚的感受,它是从童年时代就养成的一种爱好。
这种特点让我能够在寂寞的码字道路上孤独地前行,独自晃荡着,没有人陪伴。我不是灵气十足的人,懂得利用各种资源、钻营各种渠道迅速取得利益和效应最大化的人,也就是说,我没有经营的头脑。我唯一 的武器,就是死抠。看准一个方向,一个字一个字地抠。写到这里,似乎感觉自己在自夸啊?这就是文字功夫不行了,我的本意其实是自嘲。
这么样坚持了几个月了,一些从前不曾有的能力开始渐渐显现。首先是脑子里的内容多了,组织起文字来速度会快上许多。且不论质量,码字数量的上涨和用时的缩短是非常明显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要日日练吧,它确实是个真理。至于质量,累积了足够多的数量之后,自然会有阶段性进步。这个可以用练字来作为参考的例子:临摹得多了,模仿的足够了,提起笔来,气质就会显现出来,无意之中便有了自己的书法风格。另一个长进是联想能力增强了,这种联想能力不是胡思乱想那种,那种叫作创意和灵感。这里我的意思是说内容拓展能力,有条理有目的地拓展。这两个好处,如果不是认认真真地走过每一个脚印,是不会有切身体会的。由此更理解了一句人生箴言:事情是要去做的,不是想想就能达到的。不是原话,大概这个意思吧。
东拉西扯,该说说第二步是什么了。那就是,熬过了漫长的表面无效时间,终于看到了一点点希望:粉丝有些涨了,其中许多是真的。这说明自己发的内容还是有人愿意看,能帮助到他人消磨时间,或获取一点平时没有研究过的小知识。这给了我信心,坚持写下去,会有人看的。
账号图标右下角那个小小的“V”字,是对我这几个月潜心修炼的第一个回报,功夫不负有心人,古人诚不我欺。下一个目标也有了,就是争取在不要太久太久的期间内,改变它的颜色。又或者,久一点,也无所谓。毕竟我喜欢钓鱼运动。
记于2023年9月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