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晚上去小区里一个裁缝店修裤边,没想到关门了。周围的摊位大部分还在营业。门是贴着张 a4纸,简单地写着:上午9:00~12:00,下午4:00~7:00工作。还挺正规的。
裁缝是一位女性,比我年龄还要大一点,退休工人。
她热情周到,客户来了都要攀谈几句,让人每次来了心情都很愉快。
到了这个年龄,做裁缝工作,对眼睛和腰颈椎肯定都不好,但她从来没有厌烦与悲苦,都是笑意盈盈的。
见过她老公,有时候来陪她,什么也不做,就和客户们聊天。
有人调侃说你老婆这么辛苦,你每天退休没事干,也出去兼个职呗,做个保安啥的。
还没等丈夫回答,妻子就说,我不让他去,多大年龄了,还受那罪。我们有一点退休金,也不多,够我们俩活了。
妻子的表情没变,对客户和丈夫一样。
丈夫一脸感恩地看着妻子。这丈夫个子不高,但是能看出来年轻的时候也很帅。看来夫妻俩是真的相爱。
他们不宽裕,勉强能生存。开个摊子补贴生活,但是不贪心,有节制,就拿这个有上下班时间就能看出来。
如果像旁边店一样,晚一点回也是可以的,小区人多,不愁多点生意。但那样可能就会更辛苦,影响了健康,情绪不好,心生怨怼。
这样有规律地作息,更有把控感,更有节奏,情绪也平稳。
去的多了,慢慢得知,他们的独生儿子在深圳读博士。最近准备买房,当妈的说我们攒的钱帮付一部分首付,儿子说你们能挣多少钱,还那么辛苦。我自己想办法吧。
有这么一对温暖有爱的父母,儿子也不会太差。
说到这里就想到同在小区里的另一个家庭,丈夫是修鞋师傅,南方人,在这个北方城市生活了几十年。他的手特别巧,一般人处理不了的鞋、雨伞、包的毛病,他都能修好,而且没有什么痕迹。很远的人也会慕名而来找他修东西。
但是手艺再好,挣的也就是两块、三块的,能有多少呢?
偶尔听他吐槽过,老婆看不起他,嫌他没本事,挣不到钱,也不怎么搭理他。还真没在摊位上见过他老婆真人。
但有一天见到他的儿子。一个年轻小伙子,黑着脸,找爸爸要钱。
爸爸说我哪里有钱,每次回去都给你妈了,去找她要去。
儿子骂骂咧咧地走了,应该是先在妈妈那里没讨到什么好处。才来找爸爸。
这两个家庭让人想到家风是最好的教育,是最好的示范。很为女裁缝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