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杂阿含经985

杂阿含经985

作者: Dhamma | 来源:发表于2020-04-22 15:52 被阅读0次

    爱经:本经叙述爱与恚互为缘而生,依初禅等之禅定暂时断烦恼,直到证阿罗汉后才「已断已知,断其根本」。

    (九八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从爱生爱,从爱生恚;从恚生爱,从恚生恚。

    「云何為从爱生爱?谓有一於眾生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他於彼有喜、有爱、有念①、有可意②随行ⓐ此,作是念:『我於彼眾生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他復於彼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随行故,我於他人復生於爱。』是名从爱生爱。

    「云何从爱生恚?谓有一於眾生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而他於彼不喜、不爱、不念、不可意随行此,作是念:『我於眾生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而他於彼不喜、不爱、不念、不可意随行故,我於他而生瞋恚。』是名从爱生恚。

    「云何為从恚生爱?谓有一於眾生不喜、不爱、不念、不可意,他復於彼不喜、不爱、不念、不可意随行故,我於他而生爱念,是名从恚生爱。

    「云何从恚生恚?谓有一於眾生不喜、不爱、不念、不可意,而他於彼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随行此,作是念:『我於彼眾生不喜、不爱、不念、不可意,而他於彼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随行,我於他所问起瞋恚。』是名从恚生恚。

    「若比丘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乃至初禪、第二、第三、第四禪具足住者,从爱生爱、从恚生恚、从恚生爱、从爱生恚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无復生分③,於未ⓒ来世成不生法④。

    「若彼比丘尽诸有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当於尔时,不自举⑤,不还举ⓓ⑥,不起尘⑦,不炽然,不嫌彼。

    「云何自举?谓见色是我、色异我、我中色、色中我。受、想、行、识亦復如是,是名自举。云何不自举?谓不见色是我、色异我、我中色、色中我。受、想、行、识亦復如是,是名不自举。云何还举?谓於骂者还骂,瞋者还瞋,打者还打,触者还触,是名还举。云何不还举?谓於ⓔ骂者不还骂,瞋者不还瞋,打者不还打,触者不还触,是名不还举。

    「云何起尘?谓有我、我欲⑧,乃至十八种爱,是名起尘。云何不起尘?谓无我、无我欲,乃至十八爱不起,是名不起尘。

    「云何炽然?谓有我所、我所欲,乃至外十八爱行,是名炽然。云何不炽然?谓无我所、无我所欲,乃至无外十八爱行,是名不炽然。

    「云何嫌彼?谓见我真实起,於我慢、我欲、我使⑨不断不知,是名嫌彼。云何不嫌彼?谓不见我真实,我慢、我欲、我使已断已知ⓕ,是名不嫌彼。」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校勘]

    ⓐ 「随行」,巴利本作 Samudācaranti。

    ⓑ 宋本无「已」字。

    ⓒ 「未」,圣本作「来」。

    ⓓ「不还举」,大正藏原无此三字,今依据前后文补上。

    ⓔ 「谓於」,大正藏原作「谓」,宋、元、明三本作「谓於」,圣本作「谓尊者」,今依据宋、元、明三本改作「谓於」。

    ⓕ 「知」,宋、元二本作「如」。

    [註解]

    ①念:惦记。

    ②可意: 中意;合意。

    ③生分:生命的部分;残存的生命。(生起的因素;因缘--Kevin)

    ④不生法:不会再有下一生。

    ⑤自举:自己抬举自己;骄傲自大。

    ⑥还举:反击。

    ⑦起尘:起烦恼。

    ⑧我欲:我想要;因為认為五阴有我而有的贪欲。

    ⑨我使:我烦恼;因為认為五阴有我而有的烦恼。「使」即结使、烦恼。

    译文

    九八五、爱经:本经叙述爱与恚互为缘而生,依初禅等之禅定暂时断烦恼,直到证阿罗汉后才「已断已知,断其根本」。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有的从爱而生爱,从爱而生恚,从恚而生爱,从恚而生恚。

    甚么叫做从爱而生爱呢?所谓有一人,对于众生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时,他人也对于彼而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随行于此,而作此念:『我对于彼众生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其它之人又对于彼而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由于随行之故,我对于他人,又会生于爱。』这叫做从爱而生爱。

    甚么叫做从爱而生恚呢?所谓有一人,对于众生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时,而他却对于彼而不喜、不爱、不念、不可意。随行于此,而作此念:『我对于众生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而他人却对于彼不喜、不爱、不念、不可意。随行之故,我对于他而生瞋恚,就名叫做从爱而生恚。

    甚么叫做从恚而生爱呢?所谓有一人,对于众生不喜、不爱、不念、不可意时,他又于彼不喜、不爱、不念、不可意。而随行之故,我对于他而生爱念,就叫做从恚而生爱。

    甚么叫做从恚而生恚呢?所谓有一人,对于众生不喜、不爱、不念、不可意时,他却对于他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随行于此,而作此念:『我对于彼众生不喜、不爱、不念、不可意,而他对于彼却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而随行。我就对于他所问,而起瞋恚。』就名叫做从恚而生恚。

    如果比丘,离欲、恶不善之法,而有觉有观,……乃至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具足而住的话,则那些由于爱而生爱,从恚而生恚,从恚而生爱,从爱而生恚等,都已断,已知,已断其根本,有如截断多罗树头那样,不会再有生分,在于未来世,会成为不生之法。

    如果那位比丘,尽诸有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当中自知作证,所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当于那个时候,就会不自举,不起尘,不炽燃,不嫌彼。

    甚么叫做自举呢?所谓见色是我,色异于我,我当中有色,色当中有我,受想行识,也是这样,这名叫做自举。甚么叫做不自举呢?所谓不见色就是我,色异于我,我中有色,色中有我,受想行识也是如此。这名叫做不自举。甚么叫做还举呢?所谓骂者还骂,瞋者还瞋,打者还打,触者还触,就名叫做还举。甚么叫做不还举呢?所谓骂者不还骂,瞋者不还瞋,打者不还打,触者不还触,就名叫做不还举。

    甚么叫做起尘呢?所谓有我、我欲……乃至十八种爱,就名叫做起尘。甚么叫做不起尘呢?所谓无我、无我欲,……乃至十八爱不起。就名叫做不起尘。

    甚么叫做炽燃呢?所谓有我所、我所欲,……乃至外十八爱行,就名叫做炽燃。甚么叫做不炽燃呢?所谓无我所、无我所欲,……乃至无外十八爱行,就名叫做不炽燃。

    甚么叫做嫌彼呢?所谓见我为真实,而起于我慢、我欲、我使,而不断不知,就名嫌彼。甚么叫做不嫌彼呢?所谓不见我为真实,而我慢、我欲、我使都已断、已知,就名叫做不嫌彼。

    佛说此经后,诸比丘们,听佛所说,欢喜奉行!

    [对应经典]

    南传《增支部尼柯耶》集4〈大品20〉第200经。

    增支部4《200》经链接

    [读经拾得]

    本经所说的四种爱恨交织,有什麼生活上的例子?

    从爱生爱:有共同的兴趣、嗜好,而成為好友、情人、甚至夫妻。

    从爱生恚:我爱的他不爱,因此敌视对方,例如某些一神教信徒敌视异教徒。

    从恚生爱:俗谚:「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从恚生恚:我不爱的他爱,因此敌视对方,例如政治狂热份子仇视立场相反的人。

    四禪可断爱恨交织的根本吗?

    本经提到证得初禪至四禪,而能对於爱恨交识「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无復生分,於未来世成不生法」。然而佛法一般是说初禪至四禪对於爱恨的捨离不是永久的,出定后还是会缘生爱恨,為何此经说可「已断已知,断其根本」?相对应的南传经文是说证得初禪至四禪「这时」不起爱恨交织,直到证阿罗汉后才「已断已知,断其根本」,次序较為合理。

    也可参考《杂阿含经》卷二十二第586经,天人说:「犹如利剑害,如头火燃,断除贪欲火,正念求远离。」佛陀则表示应该要:「断除於后身,正念求远离。」

    止禅与观禅解释链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杂阿含经98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iq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