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学友表哥乔迁新居,邀请了堂表亲戚们去吃入伙饭。学友表哥很不容易,在广州打拼了六年,他自己也提过期间碰了不少壁吃了不少闭门羹,才闯出来了今日的成就。想起了查理芒格的一句话:要想得到某样东西,就要让自己配得上它。这一点,学友表哥做到了,现在事业有成,家庭美满。
学友表哥读书的时候,成绩并不好,有时候会被老师留堂写作业,有一段时间还沉迷游戏机。不过一到寒暑假,我们这些表兄弟们很喜欢跟着他到处浪,他是我们之中的孩子王。因为成绩不好,以及家庭因素影响,他在初中的时候辍学过一年,后来才重新上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加上原先基础不够好,他在中考和高考都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拿学友表哥过往的学业成绩和现在的事业成就相比,其中的反差让人吃惊又佩服。说来惭愧,因为学友表哥读书成绩不太好,自己对他还有过轻视的心理,关键是自己学业成绩也不咋地,有种五十步笑百步的感觉。现在他用成就证明了,他是属于那种“小时不佳,大却了了”的极少数人。
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在外省工作了一年,后来在2011年到广州,和几位合伙人创业。经历了六年的闯荡沉浮,终于苦尽甘来。犹记得他到广州工作的第一年,过年回家时,整个人瘦了一大圈,亲戚们说看着都心疼。后来一次和他聊天时了解到,当时创业初期,所做的行业需要熬夜看盘,那段时间确实很辛苦,都是靠着年轻时身子耐劳耐累撑了过来。学友表哥把小时候的那种探索冒险的闯劲和带着一帮表兄弟到处浪的领导力发扬光大,并把这种素质迁移到了生活和工作中。高中、大学以及这几年的事业打拼,让他完全褪去了痞气、颓气和戾气,像是换了一个人。
昨天的午宴期间,在吃完饭后,学友表哥在每张台都坐了一会,和亲戚们都聊了聊。这让我想到了李嘉诚的一则轶事。有一年长江商学院开班,报名学习的企业家们围坐在不同的圆桌旁,李嘉诚走到每一张圆桌时,都会和各位企业家打招呼派名片,寒暄闲聊几句,直到他逛完所有圆桌和所有在场企业家都打完招呼为止。学友表哥今日也做了相似的事,还打电话询问了我爸的身体状况。他和各位亲戚都聊了几分钟,把所有人都照顾到了。末了,他斟了三杯酒,倒在桌上,这是为了缅怀今年去世的舅舅。
在听着学友表哥和各位亲戚聊天时,自己很惊讶他有这么好的口才。虽然自己知道作为一个老板,必须要非常擅长交流和管理,但是能根据不同的人以及他们各自的境况说出对应的得体的一番话,暖人又贴心,这着实很有难度。而且学友表哥在和我们闲聊时,展现出来的不凡气度和强大气场,让所有人都折服。
昨天吃饭时还有一点小插曲。学友表哥的表亲戚们这边(包括我),都来得挺准时。反倒是堂亲戚们姗姗来迟,整个入伙宴因为他们的迟到,推迟了一个多小时。对于别人家的家长里短,自己没有详细了解也没任何资格去评价,只是听说学友表哥在做出成就前,他的伯伯叔叔们不大看得起学友表哥一家。这一次迟到,隐隐约约有这么一种傲慢的味道在里边。不怕说出来,我爸妈有时还是用老眼光去看待学友表哥取得的成就,而且颇有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对于学友表哥取得的成绩有些嗤之以鼻不以为然。自己和学友表哥相比,自愧远远不如,但依然会由衷地钦佩他所取得的进步、所锻炼出来的素质以及所做出来的成就。或许是这么一种心理吧:望其项背生妒忌,望尘莫及生敬佩。
三国时期,吴国领导人孙权在和吴国将领吕蒙闲聊时,建议他多读书。吕蒙照做了,眼界和思维有了不小的进步。有一次吴国谋士鲁肃路过吕蒙驻守的地域,便去拜访吕蒙。在和吕蒙交谈时,鲁肃对他提出来的颇有见地的军事战略战术感到非常吃惊。吕蒙答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每当想起这个故事,就会觉得惭愧,人家都已经进步了这么多了,还依然用老眼光去看待别人,那反过来自己不就成了“吴下阿蒙”了么。人家已非昨日之人,但如果我们还是昨日之我们,这是非常可悲的。不愿意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不愿意根据现实更新自己的想法,这就永远不可能改变自身的境况。
当自己处于落后位置时,要明白这种不得志只是一时之状态,可以通过努力让情况得到改善甚至扭转整个局面。有一句俗语“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前半句不一定恰当,但后半句的意思在于提醒人们,不蹉跎光阴,不浪费年华,终会有属于自己扬眉吐气的那一天。在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之前,自己得先有所成就。自勉!
#5745—柏宏—lbhlbh11#橙子学院码字岛第26篇作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