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老人,为了让儿子省心,竟把这事也做好了。
今年春节,表哥打电话告诉我说:“有件事我还没和你讲。”我十分好奇,侧耳倾听。
事情是这样的。
去年上半年,表姐给舅舅寄回去4000块钱,叮嘱二老要改善伙食,好好保重身体。
舅舅收到钱后,立马把表姐的叮嘱忘到了九霄云外,而是冥思苦想:我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安排好?
想着想着,舅舅有了主意:儿子常年在外,且路途遥远,等自己百年之后,儿子赶回来需要时间,找泥瓦匠修墓碑也着急,那样儿子花钱多不说,自己还不一定满意,何不趁现在还能动,把那墓碑修好,以后入住也安心。
舅舅说动工就动工。他找到自己信得过的泥瓦匠,大致估摸了下黄沙、水泥、砖块等的数量,然后骑着自己的电动三轮车,将材料分次买齐,最后请来泥瓦匠,一天就把墓碑搞定了。
自己给自己修墓碑是种怎样的心情,我不得而知,但听了之后,内心深受震撼。
为了生活,我们与父母远隔两地,平常不能侍奉左右、为他们洗衣煲汤,就连他们最后的归宿,也变得插不上手,深感无力。我仿佛看见,夕阳下,舅舅站在自己的墓碑前,满足笑着的画面。
舅舅育有两女一儿(最小),他们离家千里,且不在同一个地方。除了过年时一家人能见上一面以外,大多时候,只有苦盼。
平日里,两个表姐给二老买衣服、首饰、给钱,二老都欣然收下。表哥条件稍差一点,负担也大,根本无法顾及二老。二老毫无怨言,对他鼎力相助。孩子小的时候,帮他带孩子;房子破旧,二老掏出养老钱来帮他盖楼房;眼看时日无多,金银首饰统统交给了他……
总之一句话,舅舅为了表哥是掏心掏肺。
近年来,舅舅和舅妈年事渐高,身体每况愈下,他们心疼表哥,病了也不吱一声,而是自己硬撑着上医院,表哥若是打来电话,也是遮遮掩掩,极力隐瞒。至于吃饭的问题,二老是谁能动便谁做,原本水火不容的两个人,倒过成了坚定的盟友。
舅舅和舅妈是不少农村留守老人的缩影,他们含辛茹苦养大了儿女,谁料改革开放的浪潮把儿女们卷进了城里,从此扎根他乡,回乡成了客,来去匆匆,老人们向来信奉的那句“养儿防老”变成了“养儿望老”,安全感在一点点降低,以至于修墓碑都要自己亲自动手。
此时,我的耳畔响起了那苍凉的歌声:“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