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德里,总有一些百感交集,我的印度之旅始于此也终于此。2010年5月,完全不清楚状况的我乘坐印航出发飞往德里,机舱里满是穿着纱丽的印度大妈,连空姐也无一例外。当时候国人对印度旅行的热情还没被完全点燃,网上基本上查不到太多的游记和旅行攻略。唯一可参考的是妹尾河童的《窥视印度》,还有城市画报第182期梁冬关于印度之行的感悟。(07年初梁冬去了趟印度,回国后3月辞去百度副总裁的职务,去做对更多人有帮助的事情,中国医学文化的推广,也就是他目前在做的事情)。那个时候我对印度的了解就如开篇写的那样,仅限于泰姬陵、脏乱差、小偷多,对印度的各种谣言半信半疑。
梁冬说得好:
一个人老待在一个地方,是看不到偏差的。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身体会,你如何能对一个地方去轻易的下结论。
其实我们唯一需要准备的,是一颗随机应变的心。
就这样我稀里糊涂到了德里,发现50度的高温也不过如此。当时英联邦运动会还没举办,新机场和地铁都没有修好,一副很落后的样子,倒也是在意料之中。印度人的工程进度很慢,经常一修好几年,到处都是工地,尘土飞扬。三个月后,我被正式派驻印度,第二次到德里已经是新投入使用的甘地国际机场。新机场很大很新,不亚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行李就等了一个小时,时间长的可以把你所有的耐心消耗殆尽。
单纯问我个人对德里的印象,我总觉得我是不太喜欢德里,因为无论是气候还是环境。夏天酷热暴晒,窗式空调发出的钝响可以让人彻夜无眠;冬天阴冷干燥,时常会冻得半夜醒来。
刚到德里,自己闹过不少笑话。受英殖民影响,印度楼层设置是有ground floor即0楼,我在印度最开始坐电梯下楼习惯性按1,,发现不对后再按0。如果电梯里有印度人在现场,会显得自己特别笨,然后我还要假装很淡定。另外,印度是靠左行驶,我肯定就在路上靠右大刺刺地走啊走,很无辜地迎向正面驶来的车。到后来回国后,我发现自己坐电梯下楼找不到0就下不了手,还会不由自主地沿着左边走,这说明我是真正适应了印度节奏。
上班的地方位于德里的卫星城古尔冈,严格意义上已不属于德里行政区域。不堵车的话,开车到德里市区约一个多小时,到机场比较近。这里汇聚了很多高科技公司, 爱立信、甲骨文、HP还有普华永道。
第一次到德里是出差性质,所以住的是宾馆,名叫Mallview,很有印度风情,简洁舒适。后来随着到印度支持项目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公司为了降成本,把这个宾馆长期包养了。我有次到德里开会,又入住了。有次回去太晚了,靠马路边的铁门锁了。我实在懒得绕路,就勇猛得翻越了,所幸没被挂在上面。大部分时候作为常驻人员,公司是安排住小区公寓的,因为我不是德里土著,所以也是由行政临时安排。常住的两个小区,都算是当地的富人区,乍一看小区环境都还可以的,健身房、游泳池、草坪、保安……但住进去后,就发现全是豆腐渣工程:要不就是窗式空调呼啦呼啦,要不就是电梯经常停电,要不就是热水器容量太小,要不就是对着马路要吵死人,要不就是洗衣机只洗不脱水,要不就是个半死不活的马桶,后来有个马桶盖在我的摧残下彻底废掉了……
第一次到印度入住的Mallview(可能是因为出门对面就是mall吧,还是挺印度风情的) 离开印度时候住的小区,好不容易从微博里薅出来的照片除去工作,对于我这样一个没追求的人来说,就是逛街、逛书店、看电影、周末坐个地铁到处乱晃。古尔冈的特色就是mall集中区,平时下班后走着就到了,我经常逛得乐此不疲,还喜欢在不同的超市挖掘新奇的本土产品:喜马拉雅系列洗漱用品、手工香皂、印度迷香,顺带还会买一些韩国方便面,总之逛超市给我带来极大的满足感。
还有书店,如果可以,我真想把那些打折的原版书都扛回来,真的是价廉物美,关键是在国内你想买都买不到。有意思的是,周边扎堆的商场中,Metropolitan mall始终是人气最旺的一个,然而我根本没看出它有啥独特的地方。顶楼是电影院和美食城,我到时在那里消磨过很多时光。最里面一家泰式快餐可以吃到猪肉炒饭(在印度吃到猪肉和牛肉都是很难的哦),中间还有一家阿拉伯烧烤风味的烤鸡,电影院门口80卢比一个的鸡肉卷也是极好的。当然我还吃过马路边小推车35卢比一个的鸡肉卷。
永远熙熙攘攘的City Centre后来有人告诉我附近的Westin酒店每天八点半后可以买到五折的小蛋糕,于是我来劲了天天屁颠屁颠穿过川流不息的马路,去买打折的蛋糕。后来被Westin内部奢华的环境吸引了,简直就是德里的世外桃源,然后就变成了自己每天散步和发呆的地方。顺便说一句,Westin围墙外一条本地人的黑暗料理街,因为价格很亲民,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我都尝试过:酸辣口味的土豆泥,现炒花生……。
古尔冈的韩国餐馆宫一直是无聊的中国人专属吃饭唱K之地,环境清雅,由一个个榻榻米小包间组成,餐具精致漂亮,我没忍住偷偷顺走了店里的筷子和手帕。直到现在我还很想念店里的青酒、冰冻生牛肉、side dish(免费小菜)和海鲜火锅。男人们通常喜欢在那里一醉方休,从白酒换到啤酒,从华灯初上一直闹到深更半夜。我要么埋头苦吃,要么没心没肺唱着王菲、刘若英的老歌。斯密达女服务员有时免不了被调戏,但也不得不强作欢笑,谁让我们是大客户,得罪不起呢。哦,还有,餐馆门口那一大摞免费打火机也都是被瘾君子们拿走的。我经常在别人的指示下,怀揣着一把打火机默默离开。
说实话,因为在德里待的时间很短,探索不多,但周边的中餐馆吃过几家,公司旁的Noba(音译)简直就是中国人民第二食堂。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中餐馆叫南京,只去过一次,但环境复古到和国内如出一辙,连背景音乐都是邓丽君。要不是印度服务员提醒,真有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不过大部分中餐馆的老板都是印度人,唯一一家是由中国兄妹俩开的中餐馆叫如家,回国前去过一次,酱猪肘很好吃,妹妹长得很美。在印度当大厨的待遇很不错,不过背井离乡,各有各的苦楚。好几次我经过Noba厨房后门,看到大厨们蹲在那里,皱着眉头沉默的抽着烟,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大部分时候的午饭,都是在公司食堂,不过食堂的水准这么多年来要坚持做到一贯的难吃,也是挺不容易的。午饭后习惯下楼走一圈,把所有快餐店都遍历到,隔着玻璃看当地人和西方人在里面吃的热热闹闹,一个人坐在喷泉旁发呆。
2012年初,曾有一个调岗的机会,让我常驻德里,也许那个机会在旁人眼里是来之不易的,但我却不留一点余地地拒绝了。当时虽然没想太明白,只是知道自己不喜欢。现在想来,也许是自己不愿陷得太深,不愿被控制,不愿继续随波逐流,不愿慢慢变成那样的人。正是因为自己这样叛逆的样子,最后在德里工作的日子,其实是不太开心的,天天一副破罐破摔的样子。公司也不是什么好的年景,人人自危,这样的时候总会有人露出一些丑恶的嘴脸,反而让人把很多事情看得更清楚。我也看到了自己内心很多的愤怒,不过也是从那时开始第一次自己去思考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