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管理者降级使用原因
2、做好招聘,人岗匹配
3、人才培养,打造岗位胜任力模型
很多管理者抱怨下属工作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不求上进,团队的业绩大部分是自己完成的,甚至有的公司的销售额百分之六七十是公司总经理完成的,其他市场和销售只完成剩余的百分之三四十。以此类推,销售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业绩的50%以上,每个销售实际业绩很少。
不仅仅是销售部门,技术部门也大量存在类似情况,部门技术负责人负责整个部门的技术框架的维护和研发,还要负责后台业务逻辑的设计与开发,部门研发人员负责简单的界面开发与测试。
01
管理者降级使用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降级使用的管理者?很多原因是管理者自身工作模式导致的。大部分基层管理者都是由基层技术业务骨干提拔上来的,他们原来就非常擅长做技术和业务,而且还很有成就感,他们喜欢做自己擅长和有成就感的事情,这就导致他们往往喜欢做本该下属去做的工作。
不仅仅是基层管理者有这种情况,中层管理者是从基层管理者晋升上来的,他们也是非常熟悉基层管理者的工作,职级晋升后,工作理念并没有完成彻底改变,容易去做以前熟悉的工作,找到自己成就感。以此类推,管理者都非常善于做下属的工作,自觉不自觉就会延续以前的工作模式,造成自己的降级使用。
除了管理者自身工作理念的原因,公司在员工晋升过程中,没有做好培训,岗位梯队建设不足。很多管理者晋升管理岗位了,但是能力、思想还停留在原来的岗位需求上。缺乏新岗位的训练和管理的实践。如果自己不去做业务,专注做管理,那么团队的任务和指标就不能完成,自己去做业务,就会对管理团队投入不足,带不出团队,管理者也是两难。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招聘重视不足,招进来的人不满足团队需求,尤其是管理者,有些空降管理者不能很好融入到新团队,发挥不出预期的作用。在空降管理者方面尽量引进有打造管理体系能力的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尽量从团队中选择。这样既让基层员工看到晋升的希望,还能通过空降中高层管理者带来夏津的管理思想和体系。
要破解管理者降级使用的难题,就要从几方面入手。重视招聘,确保招进来的人能满足岗位需求,是自己想要的人;其次还要做好人才培养,建设好自己的管理梯队。建立培训体系,打造岗位胜任力模型,做到人岗匹配,在晋升前,就要做好能力培养和管理理念转变。
02
做好招聘,人岗匹配
很多单位对招聘重视不够,但是当我们问企业负责人,你们是否重视招聘时,往往他们答复是很重视,他们有负责招聘的人力资源专员。还专门去高校和招聘会去招聘,也在各大招聘网站发布招聘信息,但是招来的人,却被业务部门认为不合适。
是否对招聘重视,看看企业负责人是否亲自参与招聘、企业各部门负责人是否亲自参与招聘?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是真重视招聘,否则就是口头重视。因为人力资源部门是个协助支持部门,可以牵头做招聘工作,但是人员需求不是他们提的,人员是否录用,也不是他们说了算,他们也没有专业能力鉴定应聘者是否具备招聘岗位的能力。如果人员需求部门不深入参与招聘,那么结果一定是糟糕的。谷歌、小米等企业初创时期,创始人都把大把时间用于招聘,来找企业需要的人员。人选对了,什么都是对的,因为所有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
做好招聘,把好人员入门关,提升员工素质。除了重视招聘以外,招聘也是有方法,有体系的。要做好招聘,首先要真正了解企业的人员需求,如果需求不清,那么肯定招不来合适的人。企业在年初就要根据业务目标确定人员需求,什么岗位的人需要多少,什么时间能到位,做好人员需求计划。这个人员需求计划需要各个考核单元提供,他们背负企业业绩指标,根据业务需求确定所需岗位人员及到岗时间,并提供明确的岗位人员需求。人力资源部门根据招聘需求,制定粗略的年度招聘计划。
其次,人力资源部门与业务部门确定招聘渠道,是校招还是社会招聘?是参与招聘会,还是在公司网站和各大招聘网站发布需求?是否需要通过猎头公司寻找高端人才?是否采用内部推荐的方法?确定好招聘渠道,就需要确定详细可执行的招聘计划。如什么时间去哪个大学招聘?内部推荐奖励政策的制定等等都需要落实。
第三,筛选简历。根据招聘经验,优先去985、211等好一点的学校去招聘高素质人才,社招优先内部推荐。这两种招聘方式简历筛选相对简单,学校可以为学生背书,内部推荐人可以为被推荐者背书。其他的可以根据岗位需求初筛简历,让招聘需求部门确定面试人员。
第四,人员面试。建议通过笔试、多轮面试的方式来进行人才筛选,一是可以节约时间,二是可以多方面了解应聘者的情况,通过笔试成绩和面试者的总和打分确定是否录用应聘者。
第五,入职以后一定有后续培训和跟进计划,确保员工入职后,感受到组织的温暖,看到自己成长的空间和职业发展方向和路径,这样才能留住人才。
当然做好招聘,不仅仅是上面几步,有些单位针对关键岗位可以选择猎头协助招聘。还可以建立人才库的方式来为企业储备人才。
03
人才培养,打造岗位胜任力模型
除了通过招聘来实现管理者的补充,内部人才培养才是关键的。因为内部人才培养可以保证人员的三观与企业是一致的,不需要磨合。同时建立企业的管理梯队,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很多单位,如阿里、华为等大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职级体系,让员工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晋升通道。同时对每个职级的岗位需求也描述的很清楚,让大家知道如何达到岗位需求,如何实现职级晋升。企业还建立了培训考核体系,协助员工成长。比如有些单位要实现晋升,必须完成多少学时的某门培训课,必须考核通过才能晋升,像华为、阿里还成立自己的内部大学来培养自己的干部。
个人认为建立管理者晋升体系、构建各级管理岗位的胜任力模型非常重要。岗位应该以结果来定义,随着领导层级的提升,领导力要求的标准也在变化,当一项标准达成之后,新的标准随之产生,使公司能够更快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新的市场状况,而不需要进行组织变革。
通过岗位胜任力模型让管理者清楚地知道要晋升到某个岗位,需要的技能和理念,甚至管理工具。这样管理者可以提前准备,而不用晋升后再去适应,可以让管理者快速适应岗位,减少磨合时间。就像《领导梯队》中描述的各级管理者所具备的工作理念、工作技能和不同级别的领导力,还有各级领导者继任者计划等。岗位胜任力模型有助于领导者做出正确的人才选拔决策。
各个级别的管理者了解了自己的岗位需求,明确了自己的重点工作,就会避免去和下属抢工作,获得自己的成就感。他完全可以通过胜任自己的岗位,获得成就感,而且这种成就感比下属那一级的成就感更高,这样就避免了降级使用。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