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爱泼斯坦

爱泼斯坦

作者: 冯俊龙 | 来源:发表于2023-01-27 00:00 被阅读0次

艾培越来越坚定地投身到中国的抗日斗争中去,他说:“如果我在欧洲,我会用我的笔和舌为西班牙战斗,也可能在,国际纵队,中用枪来战斗。但我在中国,这里一场革命在进行,我越来越强烈地为这场革命及其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所吸引。”

为打破国民党对陕北的新闻封锁,共产党通过各种努力,终于迎来中外记者团访问。艾培作为美国《联合劳动新闻》《纽约时报》《时代》杂志的记者参加,深入延安和晋西北,进行了大量采访。

在延安,艾培访问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高级领导人,也走访了延安的机关、学校、驻军和农村,随机采访了许多普通的战士和农民。他还东渡黄河,深入晋绥边区,察看了边区军民的实际情况。

在给不能同行的妻子邱茉莉的信中,艾培充满感受情地写道:“这个边区不光是一个有关英勇的人民被封锁的悲惨的地方,而是一个小规模的伟大的国家。它又是许许多多比它大很多的地区的后方基地,所以还不能说它的规模很小。这里进行着的活动恐怕比中国其他任何地区都更为丰富多彩,而且可以肯定,这里的人民也比其他地区真正积极得多。他们充分相信,他们代表中国,代表中国的未来。他们并不这样说,但从他们充满自信的语言和行动中,从他们的每一次微信和表情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我已经实实在在地深信,延安是未来中国的缩影,在下一个十年里将证明这一点。”

艾培在延安期间,写下了大量的通讯,通过留守在重庆的妻子邱茉莉,迅速发表在国外重要报刊上,及时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抗战的真实情况。他发给《纽约时报》的报道,还被汇总起来,印制成小册子大量发行。他后来出版的《中国未完成的革命》著作,向世界介绍个和传播中国革命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外界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感受到“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

他通过《见证中国》,谈他对中国抗战的预测:“不管蒋介石能否坚持抵抗到底,中国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中国的前景将是进步的,共产党人将起主导作用。”在向英国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发表讲话中,介绍中共解放区的具体生活和中共坚持不懈的的奋斗。

在延安,艾培不仅自己写下大量通讯,而且主动积极帮助延安的新闻同行。他对中共对外宣传提出了很多建议,帮助新华社修改、播发了第一条英文新闻,让世界开始听到中国共产党发出的声音。

他与叶君健合作,第一次将冼星海写的《黄河大合唱》歌词翻译成英文,为无数国际友人广泛传唱,成为把《黄河大合唱》介绍到国外的第一人。

艾培帮助卢沟桥事变时参加南苑战斗的30多个逃出来的抗日志士分散安排在天津租界,躲避敌人搜查;采访北平郊区赵侗领导的游击队员,了解这支队伍如何逃避敌人追捕,如何神出鬼没打击日寇,如何发展壮大:“它向日本人……华北仍然是我们的!”;

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在首都南京采访秘密的共产党谈判代表的第一个外国记者,叶剑英和博古,给合众社写报道,说共产党以大局为重,坚持抗日,为当时世界舆论讨论的一些问题做了充分的说明,对中国民众的抗日热情给予高度赞扬:“他们热切地要求发挥自己的力量”“他们成群结队地聚集在八路军办事处,要求让他们进入著名的抗日大学”;

9月20日,南京一所中学礼堂,冒着空袭危险,观看北平天津学生联合会主持的戏剧演出;作为合众社记者,他随时将中国战况传递出去,以便使更多人了解中国人民的斗争;高度评价平型关战役,“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向合众社传送平型关大捷消息;南京陷落去汉口,1938年1月9日,汉口参加第一家共产党报纸《新华日报》开业典礼,“《新华日报》的诞生是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并且准确预见到“在以后的岁月里,国共两党之间的争论多次成为两党机关报之间的论战。”;

采访叶挺,说“新四军赢得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支持”

为了亲自了解和报道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下旬离开汉口去徐州,采访国民党官兵,冒着炮火上前线,采访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4月2日,与伊文斯•费诺、卡尔逊等前往台儿庄。整个台儿庄战役期间,都与中国士兵在一起,在战场上采访,记录下中国士兵和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烈场面,不断发出相关报道。激励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产生国际影响。

向世界打开一个了解中国抗战的窗口,说“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战线虽然还不够十分强大,然而却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决地要求继续抗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美合众社的部分人说他报道不客观,解雇了他,但他继续撰写支持中国抗战的文章和通讯。

1938夏秋,见宋庆龄。1938年10月21日,日战广州,往香港,任英文报纸《华南日报》编辑,同时中保工作,《保卫中国同盟通讯》。参加《论持久战》翻译。1939英国出版《人民之战》。1941年12月,战火烧到香港。支持中国革命,亲自参加抗日运动、中保,日军知道他是抗日的外国记者,中共香港党组织腿上伤口,躲进医院,被日军炸死。沦陷。被关进集中营。1942年3月在英邱茉莉,逃到澳门。

“他一心向着中国,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允许任何人损害中国的名誉。”黄浣碧说,爱泼斯坦一辈子写的就是中国,他似乎就是为中国而生的,对中国爱得深沉、爱得清澈,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

  “中国人一般从爱国主义走向国际主义,而我是从国际主义走向爱国主义。”爱泼斯坦曾用这样一句话,概括自己的一生。

“我爱中国,爱中国人民,中国就是我的家,是这种爱把我的工作和生活同中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块书页状的石碑上,有这样一行文字。

  说过这句话的是伊斯雷尔·爱泼斯坦,一个长着外国面孔的中国人。

“在历史为我设定的时空里,我觉得没有任何事情比我亲历并跻身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更好和更有意义。”爱泼斯坦在自传里这样写道。

1938年4月,爱泼斯坦赴前线采访台儿庄战役。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让他倍感振奋。他激动地写道:“台儿庄大捷是值得纪念的……它大大鼓舞了全中国和全世界的人民,使他们相信中国和中国人民有决心战斗下去,并有能力取得胜利。”

  两年的采访经历为爱泼斯坦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1939年,他的首部著作《人民之战》在伦敦出版,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人民抗战初期的成绩。埃德加•斯诺对该书赞誉有加,称其是“极为出色的战时新闻作品”。

  1944年,爱泼斯坦深入延安及晋西北地区进行了长达7周的采访。他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深入交流,并参观了南泥湾等地,近距离观察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当地民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让他深信“延安是中国未来的缩影”。此次采访后,爱泼斯坦陆续写就了30多篇报道,在《纽约时报》等媒体发表,引起极大的反响。

1943年9月3日,意大利宣布投降,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西欧第二战场,国际反法西斯战场形势好转,日本败局已定。蒋内战,对共更是严密封锁,控制舆论导向,记者敏感好奇,突破封锁,进入延安,1944.

艾培喜欢音乐,他一直觉得音乐在各民族之间是可以相通的。《黄河大合唱》的激越昂扬,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日本侵略的最强音,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在延安访问时,他特意向延安有关部门要了一套《黄河大合唱》的乐谱。同年,他与叶君健合作,第一次将冼星海写的《黄河大合唱》的歌词译成英文,为很多国际友人广泛传唱。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在爱泼斯坦等进步人士的推动下,美国《远东之光》刊物出现了五星红旗的照片,它在美国的读者中引起了轰动。这是美国第一份印有新中国国旗的出版物。

音乐可以促进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和新中国的认识和理解。1944年,爱泼斯坦来到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正是这次延安之行,才使他真正体验到《黄河大合唱》这首的歌曲。他觉得,当时,从此一直珍藏。同年,爱泼斯坦作为他们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最好纪念。在当月出版的一期《东亚聚焦》封面上,赫然刊出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它在美国的读者中引起了轰动。爱泼斯坦指出,这极可能是当时在美国的刊物上出现的第一张新中国国旗图片。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在爱泼斯坦等进步人士的推动下,美国《远东之光》刊物出现了五星红旗的照片,它在美国的读者中引起了轰动。这是美国第一份印有新中国国旗的出版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泼斯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rn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