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同情心的观点上,最容易被情感所冲动。
民国传统武侠,主要剧情集中在穆索一家两代人的人生际遇上,以家庭纠纷为初始矛盾,
前半部分是珠郎从少年成长为一方土司,直到中年成家立业,被人设计谋害,引出后半部分,玉骢遇高人,成长为少年豪杰,开启为父报仇,闯荡江湖的过程。研究说全文有五章,但是只找到了四章成册出版,最终成为烂尾。故而玉骢是否报仇成功不得而知。
珠郎从苗族少年经过奋斗成长为苗族首领后,开始享受生活,看到少年英杰随着地位拔高,开始沉迷享乐,人到中年后功成名就,再无人生目标,是部分人的缩影,刘皇叔都容易在东吴迷失自我,说:我辛苦了大半辈子,还不能享受享受吗?更何况其他人。大觉禅师教给了他杰出的本领,却没有让他保留坚持初心的毅力,享受生活时不能将居安思危忘却,如何维持优渥的环境是取得阶段性成功后必须思考的事。
谋害珠郎的人中,樊宗敏设计的非常凸显人性的两面性,起先拼命在水中救下珠郎的妻子娇凤,正常人看到有人舍命救下自己的妻子,必然会将他当作生死之交,珠郎和娇凤难免在心里给樊宗敏一个正面人设,正如当年龙啸云死命救了李寻欢,所有人都会以为自己多了一个好兄弟。樊宗敏的人物轨迹,不知伊于胡底,日后会受人蛊惑,色欲动心,成为谋害珠郎的罪魁祸首。
最在意的伏笔是,开篇提及珠郎没有学习奇门六甲对日后结局有重要影响,但是看到珠郎死在木椟中后,感觉和奇门六甲毫无关系。大概能贴合的是带有玄幻性质的事件在于:一是娇凤在梦中听到几声“去不得”,二是宝祥伪装成神秘人,贴纸条传讯。如果珠郎学过奇门六甲后会被生活中的许多暗示更加留意,正如行军途中军师看到军旗断裂,判断敌军今夜要来劫营。事物之间隐藏的前后关系便可以被发现。
玉骢复仇并没有特别出彩之处,知道自己的血海深仇后,遇见大觉禅师,传授一身武艺;路上遇到赏识的大佬牵线搭桥,喜结连理;遇到小Boss,有惊无险顺利过关。
珠郎和部将安馨被人谋害的过程很相似:珠郎是因为甘氏的嫉妒,联系外人意图除去姣凤,最终导致家破人亡。安馨因为仆人被收买故而被吴礼算计。此类现在在《水浒传》《三侠五义》等作品中均有出现,家主总因为没有拢住家里其他人的心,导致从内部损坏了家庭。家里人心散了,就只觉得自己是外人。家庭和谐的难度随家里人数增加而增加。
此处,出卖安馨一家的仆人吾宝儿,是另一个突出人性复杂的角色,对比出卖安馨时毫无手软的做法,在听到新主人吴礼可能有危险的信息时,立刻汇报给吴礼。虽然从角色属性上,吾宝儿和吴礼属于沆瀣一气的反派角色。可是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对待主人的行事风格,表明家主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仆人的认同,深切体会,工作中遇到和自己适配的领导大概会让自己对工作产生截然不同的热情,正面看叫士为知己者死,反面看叫为虎做怅。
书名《苗疆风云》,在苗疆特色上,背景中插入风土人情,诸如:苗族慑于诸葛亮的威德,不论城寨山村,随处都建立武侯祠;苗族习惯每年为未婚少年男女举行一次跳月大会;苗族向例,夫死各物归属于妻等,大多和剧情无关。只有吴礼在和苗族首领们套近乎时说苗语、沙春和吴礼对事物的认知因为苗族和汉族的习惯产生完全不同的情感等事件,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人物性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