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

作者: 千里山南 | 来源:发表于2016-07-10 20:20 被阅读458次

名家和辩者

名家的人在古代以“辩者”而闻名 “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
名家的人提出一些怪论,乐于与人辩论,别人否定的他们偏要肯定,别人肯定的他们偏要否定,他们以此闻名
只注重“名”而不注重“实”,名家的精神就是这样

坚白、无厚之词章,而宪令之法息

名家的惠施、公孙龙在某种程度上都与当时的法律活动有关。惠施主要强调实的相对性,公孙龙主要强调名的绝对性。

惠施的相对论

惠施十事

  •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惠施十事向来都被认为是悖论,但是除开第一事以外,它们都是以例表明事物的相对性,所说的可以叫做相对论。

  • 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没有厚度的东西不可能积累到一定厚度
  •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高低之为高低只是相对的
  • 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名家这个辩论在古代很著名,被称为“合同异之辩”
  • 南方无穷而有穷。有穷和无穷也是相对的
  • 今日话越而昔来。论证今昔的相对性
  • 连环可解也。连环是不可解的,但当其毁坏的时候自然就解了。论证毁坏和建设的相对性
  • 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古人以燕之南越之北为天下中央,惠施这种相反的说法,司马彪注释“天下无方,故所在为中;循环无端,故所在为始也”
  • 氾爱万物,天地一体也。万物一体,因而当泛爱万物,不加区别

公孙龙的相对论

公孙龙不像惠施那样强调“实”是相对的、变化的,而强调“名”是绝对的、不变的。
著名的“白马非马”之辩。“离坚白”之辩。“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
“指物论”以“指”表示抽象的共相,指是同旨的,是概念的意思。 物指的是具体的个别的事物

惠施公孙龙学说的意义

名家的哲学家通过分析名,分析名与实的关系或区别,发现了中国哲学中称为“超乎形象”的世界。公孙龙也发现了超乎形象的世界,因为他所讨论的共相同样不是能够是经验的对象。人能够看见某个白物,而不能看见白的共相。一切有名可指的共相都在超乎形象的世界里,但是并不是在超乎形象世界里的一切共相都有名可指。
惠施“氾爱万物”,公孙龙也“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可见二人显然认为他们的哲学有“内圣外王”之道。道家是名家的反对者,又是名家真正的继承者,惠施是庄子真正的好朋友,这个事实就是这一点的例证。

相关文章

  • 华夏漫谈之《关于名》

    今天的话题是名,此处的名,并不是指诸子百家中的名家或刑名家的名(也有名家属于墨家支派的说法),关于名家或刑名家的话...

  • 资料 | 时姓工艺名家——《历代工艺名家》

    时姓工艺名家——《历代工艺名家》 大象出版社,田自秉,华觉明主编《历代工艺名家》收录时姓工艺名家: 1、时朋 时朋...

  •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6

    第八章 名家 一群辩者 “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名家可能起源于讼师。 名家的两种趋势:一种强调名的绝对性...

  • 荆楚教育名家特质的生动诠释

    荆楚教育名家特质的生动诠释 陶宏 在首批“荆楚教育名家”的基础上,今年湖北又培育出28名荆楚教育名家和...

  • 2017-07-28

    名家墨宝!膜拜❤️

  • 名家诗词精选

    名家诗词精选

  • 名家

    名家和辩者 名家的人在古代以“辩者”而闻名 “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名家的人提出...

  • 名家

    巧舌如簧辩百家 白马非马千秋谈 能服人口难服心 名家之言几人知 (客星之尘) 2017.03.22. 晨 于 松江之阳

  • 名家

    名家,不像儒墨道法四家是直接针对周文疲弊而发,它是在孔子针对名实乖乱、名器乖乱提出正名下而兴起的。它派生的机缘与周...

  • 中国楷书的鼻祖钟繇的那些事儿

    文/安祥 《书法时间》计划梳理中国历代楷书名家和行书名家,附带搜集和整理相关书家的作品、临习技法、书家书论、名家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vd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