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了一则故事:当时乾隆皇帝让纪晓岚把《清明》这首诗分别改成六言诗、五言诗、四言诗、三言诗和词,纪晓岚都回答了上来。
原诗如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童遥指杏花村。
六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五言诗:清明时节雨,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童指杏花村。
四言诗:清明节雨,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指杏花村。
三言诗:清明雨,人断魂。酒何处?杏花村。
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乾隆皇帝对他大为赞赏,不愧是纪大才子!
看了这则故事后,我认为这种玩儿法特别有意思,就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把《小池》改了。
原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六言诗:泉无声惜细流,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角,有蜻蜓立上头。
五言诗:泉无声惜流,荫照水晴柔。荷露尖尖角,蜻蜓立上头。
四言诗:泉眼无声,树荫照水。荷露尖角,蜓立上头。
三言诗:泉无声,荫照水。荷露角,蜓立头。
词: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