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对于管理者在促其廉洁从业时,很多都实行廉洁承诺制度,或者签订责任书,或者进行仪式性的宣誓,对其承诺还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古代宣传手段有限,制度性的规定不如今天严谨规范,但也有类似的廉洁承诺,其载体多样。或者表现为张贴在官署门上的楹联,如明代弘治年间,官员之间贿赂成风,时任吏部尚书的王恕有心除故鼎新,在尚书府外写下对联:“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或者以诗明志,如宋代包拯的《拒寿礼》:“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或者表面为向百姓张榜的告示,如清代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为了杜绝接踵而来的送礼者,特地撰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张贴于居所院门及巡抚衙门。“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文辞浅显但寓意深刻,那些送礼者见此犀利檄文,不敢自讨没趣,便都悄然离去。这篇檄文也不胫而走,广为传诵,被人们誉为为政清廉的“金绳铁矩”。
以上做法虽是个人行为,但仍可给今天的人们以警示和启发,有些更是成为句言警句。尤其是古代没有网络,也没有现在所讲的公示的时间要求,对联或榜示贴在外面人人可见,诗文被广为传诵时刻都要接受检验,做出承诺更需要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