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问计《三国》之文武之计

问计《三国》之文武之计

作者: 鑫垚淼 | 来源:发表于2018-10-18 10:46 被阅读0次

司马懿头回崭露头角乃是献计曹丕五路兵伐蜀,再往后出彩地方即重新启用克日擒孟达迅雷不及掩耳,头回以文官身份献文计,第二回以统帅之能用武计。

那么何谓文计何谓武计,乃文武之道不同根本出发点不一样。文以略武以策,司马这两回就显出二者区别,一于朝堂之上指点江山再就是统军途中临机决断。谋略是眼光,战策重实效,简单讲做人不敢做,想人不敢想。文武全才者除曹操外唯有司马,非二人学识多渊博武艺多精进,权谋多狡诈,实是二人雄才大略文计武计皆通达。

偏偏有位文计武计最纠结的,诸葛亮。亮之才智高过司马,终归太文人气则逊于司马。诸葛亮雪夜破羌兵,司马懿克日擒孟达,二者相比,诸葛亮天时地利算无遗策,仍然丢了西瓜捡芝麻,只因兵差一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遇见司马这样的,这句话不管用。然尔,文计很多情况下也颇为管用,马谡离间说司马拥兵自重,让司马被斥夺兵权,当是文计之成功。后来失街亭,挥泪斩马谡,悔不听先主之言,刘备说马谡言过其实,细想来,非马谡之过,乃诸葛无智之举,孔明平生鞠躬尽瘁,却忽略文计和武计的区别。马谡以文计胜武计几乎为零,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也是孔明与关羽牴牾之原因,关羽的见解与孔明不同。关羽失荆州乃孔明之失也。庞统见孙权时说,某之所学与公谨不同。孙权误会其为狂士,没明白什么意思。

庞统文计也,周瑜武计也。即与当年孙策嘱托,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相类似。二者的区别一般不太明显,在诸葛与司马交兵上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庞统知道自己的定位,诸葛亮知道吗。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为将乎为相乎,有点界限不清,又恰恰遇到曹操司马懿远比他更适合为将为相的特质。这俩怪胎,孔明不及也。

蜀中无大将,寥化为先锋。蜀中大将哪去了,抛开关羽一系不谈,还有马超驻守汉中,但一直低调。马超之勇《三国》几人可比,实是孔明文计令其无用武之地。

文武之计一张一弛近乎道。

相关文章

  • 问计《三国》之文武之计

    司马懿头回崭露头角乃是献计曹丕五路兵伐蜀,再往后出彩地方即重新启用克日擒孟达迅雷不及掩耳,头回以文官身份献文计,第...

  • 《三十六计》之第九计:隔岸观火

    昨天我们讲了《三十六计》之第八计:暗渡陈仓。 三国时期的曹魏大将军邓艾文武双全,深谙兵法。他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

  • 打卡61天(8.10)

    写了一篇《refuge in UK》 看《三国》美人计中,周瑜想用“假途灭虢”之计霸占荆州,孔明让刘备宽心,只顾“...

  • 三国三十六计:抛砖引玉

    三国三十六计 攻战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总诀:类以诱之,击蒙也。 此计为诱敌之计,总决意为:诱惑敌人,使敌中计处于被...

  • 读书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三国演义》之《空城计》

    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国演义》之《空城计》 徐珞佳 中...

  • 三国

    中年看三国,思绪特别多;诸葛已登场,九州逐鹿雄;兵者诡计多,文武不蹉跎;我有一计惊,只把敌将捉;披肝沥胆羽,虎喝圆...

  • 三国三十六计: 调虎离山

    三国三十六计 敌战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总诀: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连。 待天以困之,等待天时有变使其困窘。...

  • 胜战计

    是日起,临习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之计谋。君御臣、大国御小国之术也。亢龙有悔。 第一计 瞒天...

  • 三十六计之三十二  空城计解读

    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

  • 问计《三国》之张昭的吃喝大计

    江东第一谋士张昭,主张投降的那位。内事不决问张昭,也就是说其人打仗不行,治理能力应当有。所以赤壁之战,头个跳出来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问计《三国》之文武之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zr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