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本洁来还洁去
听着新版红楼梦里的唱词,挺古典的情绪覆满了我的格子。黛玉梨花带雨的脸庞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一曲葬花吟传颂了多少凄婉哀怨的叹息。葬花的黛玉埋葬的更像是自己的命运,当花瓣融入一抔泥土的瞬间,她仿佛看到了不远处的自己。多愁善感的黛玉死了,葬花这种事在今天看来更像是做戏,只有在文学或影视作品中才能嗅到这样一丝不食人间烟火的气息。
无病呻吟这种事我是做不来的,黛玉身上的病态美我也不具备,但是那句“质本洁来还洁去”却一下就俘获了我的心。至今我未能读懂它的真正含义,在我看来大概是说一切事物要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的走。可是“心如明镜台,勿使惹尘埃”大概是连得道高僧也做不来了,因为是人,就不可能没有欲望,充其量是欲望轻重的论调。欲望轻的人辐射面小,付出的代价也小,伤害的人也少,心里多少会有些许负罪感。然欲望重的人始终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还是“前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天平上倾斜,这就是我看到的现实世界,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现实世界里更多的则是宝钗的影子,唯有八面玲珑的人才能活得更好,不是吗?所以宝钗没有错。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黛玉的性格都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她的一生注定是悲剧。
刚进荣国府的黛玉,不懂任何礼数和规矩,然而她的家教让她小心翼翼地审视周围人的一举一动,她模仿其他人的样子吃饭喝茶净手,她不能让夫人小姐们看轻她,也不能让丫鬟们笑话。一个人在自己的生存空间是可以很自在的生活,可是换了环境就必须融入那种氛围,即使是不情愿的,即使心里觉得虚伪至极,还是强挤笑颜,乐此不疲。即使是黛玉,也是不能免俗的。只是黛玉终究是黛玉,她能妥协的都是流于表面的东西,骨子里还是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女子,相比于王熙凤两面三刀的做派,常使小性子换不来别人的任何好感。所以她是宝玉的红颜知己,却不是夫人小姐眼中的少奶奶人选。
于我而言,与人沟通似乎是一种负累,不是我蹦不出那样的吉祥话,只是怀疑自己想说的还在嗓子里徘徊,说出来的又并非我本意。我想像黛玉那样使性子说话,却又怕得罪人自己还蒙在鼓里,所以我喜欢一个人独处的世界,正如爱玲说的“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这本是一种病态心理,我却当它是理所当然。
唯一让我发泄的方式就是写一写,涂鸦似的乱写,起码不用担心别人窥探到我的内心,心里很平静。把自己像驼鸟似的埋进沙堆或是做一回套中人似乎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花开,花落; 洁来,洁去?爱玲说的不假,生命真的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质本洁来,却不能洁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