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更有效一直是我们探寻的问题,会见到宣传的各种花式学习方法,那到底什么方法才有效?心理学家几十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真正有效的方法对每个人都有效,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
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归纳为:
第一,要做学习时间上安排一定的间隔,不要突击学习。
这个间隔学习法的原理是人脑的“记忆曲线”。隔一段时间回想前面学过的,然后再学新的,最有利于记忆。
第二、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
比如同一个知识点,在课堂上看老师演示一遍,这是视觉;回家自己精读课本,这是读写;下一堂课再动手操作一遍......这样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同一个内容,效果很好。
第三、要经常参加测验,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联系的“反馈”。不测验,就无法知道自己是不是真学会了。
第四、要把新学到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建立连接。
新旧知识连在一起,熟悉+意外,它才算是真正长在了你的大脑之中。
大道至之间,这些方法其实也是我们当学生时天天使用的方法,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本质的改变。学习本身就是反人性的,需要一些忍耐、一些孤独、一些枯燥,要接受它。在学生时期,记忆最深的单次是第一单元第一节课的单词,对于有朗读背诵习惯的同学,每天早上,都会从第一课单词,一直读到当前学习的那一节,这样,第一节课单词背重复的次数最多;即使有的同学没有朗诵习惯,但是不间断地受到一些外界事件的刺激,同学的分数、老师的言语、家长的说教等,总会激发出要重新做人、好好学习的念头,于是大张旗鼓地重新开始,就从认真地读第一节课开始,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开始,让第一课也无比熟悉。因此,最终,大家都记住了重复最多的第一节的单词,对最后几节课的单词就不太熟悉了。这也是间隔学习的效果。
在课堂上听完老师讲完新的学习内容之后,会利用下课时间,自己会快读过一遍课本,课后,会做对应的习题,加强运用和熟练程度,偶尔也会和同学讨论一番,这一连串动作就是把视觉、听觉、读写、操作、交流等多种方式都用到了,一个知识点就被嚼碎消化了,也就掌握了。
班级会组织周考,学校会组织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甚至一个区域还有联考,通过测验的方式,检验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哪些还比较薄弱,哪些还是陌生的,就能了解之后需要在哪一个模块上下功夫。这是反馈阶段。
学习新知识,也不断地复习学过的知识,让他们之间产生联系,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存储起来。
这是我们用过的老方法,也是被证实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有些本质的东西会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学习的四个基本方法,是值得去长期实践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