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的录取通知书陆陆续续也都在路上了,面对亲人的询问,我在答复学校地理位置时,接收到的反应不太一样,但经常会感受到对方有种不知道说什么的尴尬。
其实早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就想到这个问题了。大学在哪里上,学校的层次都是一样的,毕竟分数在这放着呢,好学校人家录不到咱。
但有一点,去什么济南烟台威海日照的,说出去会好听一点,毕竟一听就好像去了大城市,事实上,学校在哪?还真可能在村边上呢。
至于说出去见见世面,这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征求过儿子意见,他不想远走,首选潍坊地区,其次是省内其他地区的学校。
其实这也是我的想法,毕竟他这几年状况不断,高中等于是混下来的,所以大学生活大概率还是要混,而离家近一点,有些事可以照顾得到,因为我们谁也不确定会发生什么。
学校看了一圈,锁定的首选学校在旁边的县市,只是地址有点偏,周边没有什么商业圈。好处是离家近,三十公里,有直通车到我们住的市区,周末想回家就可以回,他有什么事我们也可以第一时间赶到。
但是这所学校的专业,往年的投档线比儿子分数高,我们把能填的都填上,然后才选的其他学校。
录取结果没有惊喜,专业不是自己最喜欢的,但也算是满意,毕竟录到了自己的首选学校。
但在别人那里,一听这学校的地址,估计心里就会“哎呀”一声,怎么上大学,去这么个地方?这不是有钱就能上的?还用考?
(好像多数人对自己当地的大专院校会持否定态度,可能是距离远的更有神秘感吧)
活了四十多年,听话音还是会听的,当然,人家没把话说出来,咱也不用解释什么。
这两年形势严峻,今年本科的文科志愿没填好的五百多分都滑档,对我们三百分的来说,有学上,就OK。
再说,咱上咱自己的学,过自己的日子,别人的想法,与咱无关。
毕竟,再“哎呀”,也不会把咱哎呀进大学校大城市不是?当然,人家也没那个义务。
所以呀,自己觉得合适才是最重要的,活在别人的目光里,只能让自己累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