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县城的西边有一座古塔。虽然当时城墙与城门都已经荡然无存,但当时的老人还是用老地名称城西那一带为西门,出西门的那条街叫“教场街”。古塔就坐落在廉水河的东岸,隔岸相对的是栖霞山。塔身后紧挨着一座小山包,是古时县衙背后“靠山”的余脉。山上有六十年代兴建的烈士陵园与烈士纪念碑。小山包的另一侧是县人民医院。
自打有记忆始,这座古塔就矗立在那儿,没有高层建筑的年代,它特别醒目,在县城的大部分地方一眼就能看到它突兀地站立着。
老家在城郊的乡村,被父亲驼在肩上去看望祖父祖母时要路过它,我想,我肯定向父亲询问过,这是什么?是用来做什么的?是谁建的?
古塔高耸凌空,塔身斑驳残破,砖缝里长出的茅草随风摇曳,塔顶长着一株顽强的孤树,枝叶零落,老鸦时不时从塔顶惊起,或盘旋在它的上空,发出呱呱的叫声,让它显得无比苍凉。
上小学后,与街坊的小伙伴们一起到塔下游玩,曾经进入古塔底部,只见塔内空荡荡的,向上直望到塔顶,塔内的梁柱早已经腐朽一空,塔内的基座之上堆满了残砖破瓦和朽木,塔外面的空地上也是满地的瓦砾。塔后面的山上还有不知什么年代挖的战壕,壕内已经长满了蕨草。我跟在伙伴们的后面,一失足滑到了战壕内,大一点的孩子伸手把我从里面拖拽上来,心里害怕极了,因为这样阴凉的地方可能会有蛇隐藏在里面。
外婆对我们讲,塔下和栖霞山那边不要去,那里邪门得很!那河里有水浸鬼,自古以来想不开投河自尽的人都往那儿去,塔下那里冤死鬼也有很多。我们听了后将信将疑。但心里对塔那儿有了些畏惧。
上小学二年级时,听大人说,哪家的一个八、九岁的小孩,想从塔内攀爬上塔顶掏鸟窝,结果从塔顶摔到地面上,当场就死了。小孩子们又被大人物告诫了一番。
八十年代初,有关部门开始组织修缮古塔,这时我才知道这古塔叫“无为塔”。施工队在古塔周围搭起了脚手架,据说施工队是从浙江请来的,后来县里风传在修缮古塔时在塔的顶层发现了暗阁,里面藏有金佛与经书,被施工的工人发现并且带着这些宝物连夜逃遁了。是真是假谁也不知道,那年代太多无法证实的传闻。
古塔经过两次修缮后就成了现在焕然一新的模样,与童年记忆中沧桑的古塔天壤之别。
古塔兴建于宋绍圣四年,北宋宋哲宗赵煦在位期间,那年倒霉的苏轼被贬往惠州,如果苏轼是经过老家前往惠州的,那么他一定看到当时大兴土木的场景,但没有记载他是从哪条路前往惠州的,也没有留下任何诗词。听老人留传下来的传说,建塔修的运砖栈道已经修到了武装部那儿。无为塔塔高61.9米,相当于现在的二十层楼高,在宋代这无疑是一件宏伟工程,县志记载无为塔由杜鉴主持集县里七望族财力而共同修建。
无为塔为何叫无为,大概是因为宋仁宗时期推崇无为而治的理念——君主无为,而众生有为。
我一共登过三次修缮后的塔,前两次都风平浪静,在塔上六层看见朝向人民医院的那面墙上谁留下了一段文字——“X敏,我要爱你一万年。” 敏我是认识的,回去对她说了这件事,对她说:你的魅力真是够大的,有人声称要爱你一万年,要我爱肯定爱不了一万年,一百年都难以保证。
第三次登塔时,我是同一位姑娘上塔的,在塔下时还是风和日丽,刚到顶层,天空中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一道闪电伴着不及掩耳的炸雷,吓着姑娘扑到了我身上。我心里想这姑娘该不是要我帮着渡劫的吧?
塔经千年风雨不倒,足见其功力,有首诗的句子形容古塔“缔构千年人换世,消沉万古鸟盘空。”它终于快到了千年,塔下的人已经更迭了四十代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