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医的疾病观
中医具有系统的疾病观,包括病因、病位、病性,虽然中医的疾病观,具有一定的推测性,但总体上还是系统的、用之临床还是有指导意义的。比喻感冒,病因有风塞、风热、风湿等不同,病位在表,于脏则在肺,病性有虚实寒热之分。中医辩证论治的重点的弄清病性与病位,二者不明,无法用药。更谈不上治愈疾病。
二、中医对下腹部疾病是如何认识的
首先我认为下腹疾病的关键是"湿""瘀""毒"。
我们知道湿乃脾失健运之产物,然而湿性趋下,湿邪留聚时,有向下流动的本性;湿性重浊,下腹部就于人体下部,湿邪最容易留聚于下腹部。这时问题来了,留在下腹部什么地方呢?我们知道下腹部主要有大小肠子宫膀胱等,湿均可停于这些地方,中医有饮(水湿)停肠间之说,膀胱气化失司、湿不得化;有肠道湿热之说,可见湿邪在下腹部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到推回去,湿是由脾虚产生的,那么下腹部很多疾病与脾胃相关。
下腹部身处低位,血液回流阻力大,易出现瘀血。从中医角度讲,瘀血形成与气滞、寒凝、痰湿、热浊有关。那么下腹部瘀血形成主要与什么有关呢,与湿痰、热浊高度相关。前面讲过,湿聚下焦,水、饮、痰、湿、浊一家。
那么毒又是如何形式的呢?毒有外毒和内毒,外毒是感染细菌、病毒;而内毒则是内生之毒,包括机体不能排出的毒素及分泌物。由于毒多与热邪合而为病,因此多称为热毒。下腹部疾病以热毒剧多,临床热象者,多要加用清热解毒药物,且要用大剂量,可使疗效提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下腹部疾病以“瘀"、"热"、"湿"为主,因此治疗此类疾病,要把握大方向,抓主主要病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