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页,不经意间在首页里扫到“热点”、“新闻”、“关注”(还要“特别关注”)等标签。小时候跟着大人看新闻时我就很奇怪,为什么每天晚上七点放着好节目不看而一定要看《新闻联播》,大人们给了个令人不太满意的初级答案:“得关心国家大事”。而我的第二个问题要到了多年以后才提出来:看新闻或关心国家大事对我的生活有什么意义?这时大人们略显气恼,只好甩出一句“你不懂,你还小”。时至直奔四十岁现在的我,不仅早已不看《新闻联播》,连各种新闻以及同义标签后的事情看到了便瞬间避开,我不想知道那么多事儿了。回顾从前,我们知道太多事了,又有多少有价值和意义的呢,除了时间流过了之外。事情太多了,世界之大,收获了焦虑之余很难再有收获感。未来的人只有越来越难过。即便如此,我对未来依然保持着可怜的不可知论心理。
下午炎热,上午也热,只是在室内感觉不到,只是看到外面骄阳似火,却看不到他人皮肤上的黏腻。
脑子里一些既定印象如果被打破,是个不错的体验。我印象中的隋炀帝杨广是个无恶不作的昏君,主要来自于评书《隋唐演义》。在读到宇文所安的《初唐诗》时,看到里面写杨广的诗颇有明君之相时甚是喜悦,甚至唐朝名臣魏征还对杨广有不少赞许。看来演义是演义,历史是历史,不可混淆。评书话本只是抓取兴趣的老师,学术研究还要看史实如何记载。
听人说一件事情既是爱好又能当作职业是个幸福的体验,我从未有过,即便二者会经常变化。也许只是道听途说不足采信。在这个时代,如果看到了什么第一本能不是拒绝而是想进一步探究在我看来就是不错了,许是各种意义上的狼多肉少或是为了博眼球而刻意操作,搞的人们很难对事情真正产生兴趣,第一本能总是排斥和拒绝,热情地投入总也换不来收获的体验,还一不小心当了韭菜被人割了。我感觉从前的社会整体心态上不是这个样子的,也是物质匮乏,人们新鲜感是大于物质量的,和现在的动辄什么事都需要拉人头是彻底不同的。没有单纯怀念过去的意思,完全处于本能的感受,感受好与不好是十分直观的。暂且不谈实际操作,相信想回到过去的人也只是想回到体验更好的方面。
卷,带来的不只是整体性的累或疲惫,更是没有希望。也可能没有希望就是真实,那么就是人本就应该面对没有希望这一真实的状态而活下去。也许这是应有的生活,也许不是,我依然是未来不可知论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