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得知一条消息,本土知名心理专家李子勋先生于10月24日凌晨两点因病去世。
对网络,他只是百度上一堆的头衔和名词解释。对我来说,他是我书籍背后的一位专业扎实的前辈。曾经读他的书,看他的节目,印象中儒雅平实。
许久不写这一类文字,今天写一篇,向前辈致敬。】
01
逛论坛,发现一个帖子,在问一个问题。大意是“那些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的人,出于什么心理?继续观看是要收费吗?有没有人和我一样觉得不爽的?”。
这并非专业论坛,和心理学毫无关系。但这个问题却问得挺普遍。心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包涵世态万象。从这个角度讲,凡是和人身心有关的一切内容,都是心理学包罗的对象。
先来看看什么人会问这个问题。为方便描述,姑且称这个人为“甲”。
首先,甲觉得“不爽”了,不爽的原因是,甲想看别人的朋友圈,突然发现对方设置“三天可见”。那么,这个事情大概新发生不久,对方朋友圈的动态里一定有几条旧闻,甲曾经看过,想重看一遍,突然发现受到限制,浏览不到了。
本来这个事很正常,每个手机主人,朋友圈的隐私设置,是微信自带的功能。甲干嘛对别人的自由设置感到“不爽”呢?并且进一步表达愤怒,“继续观看是要收费吗?”,并且追问别人出于什么心理?
这个反常之举很明显。不管甲想浏览的是谁的朋友圈,甲对对方有兴趣,而且在反复关注。
当发现受到限制的时候,甲的心理需求受阻,心理能量转为恼怒。这个心理需求叫做“窥视欲”。
02
区别一下,“窥视欲”不同于“偷窥”。“窥视欲”是一种本能欲望。所谓人人有颗八卦心。越是不熟悉不了解的东西,人的好奇心越旺盛。这个好奇心放在人际和社会,越是神秘而遥不可及的别人的隐私,窥视的刺激感越浓。
比如有些希望获得热度的“明星”,会故意制造一些话题,故意隐藏一下本来不需要隐藏的行踪,所谓机场大“墨镜”,保镖人数比粉丝人数还多。就是利用这种大众心理,吸引更多关注。
但盲目的“窥视欲”,是不健康的。起码,是不光明的。
回到甲。不管甲的内心戏如何丰富,那个被关注的人,大概和甲关系并不密切。道理很简单,对一个关系密切的人,你需要从朋友圈去揣摩对方吗?一个电话一顿饭一次闲聊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哪有这么复杂。
但甲做不到。可能是不熟悉不好意思,可能是熟悉也不知道说啥。总之就是,对方现在的生活里,甲没什么特别的位置。甲完全是单方面兴趣浓厚,愤怒也是闲的。
03
如果觉得这没什么,那么我们换个角度看看。假设我们自己是设了限制,却莫名其妙被人腹诽的那个人。方便描述,我们相对定为“乙”。
我自己有个删朋友圈的习惯,完全是偶发的。心情好了我一天发几条,心情不好数月没一条。有时候觉得多了,正好没事,就删除。
有一次删狠了,全部清了零。我接到表姐的电话,问我是不是误删了她的微信?因为她觉得我转发的一篇文章不错,想推荐给她的闺蜜,一打开看见空白吓一跳,还以为我误删除了她。
这就是我关系密切的人。她是我表姐,她和我经常联系,在我生活区域过得好好的。她很自信我不会和她搞怪。她有疑问完全可以毫不犹豫,直接来问我。她在我的阳光圈。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我不幸躺枪,成为那个倒霉的“乙”。当初加微信的时候,可没那份经验,每一个人都直接屏蔽。我的朋友圈里可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买个东西买个药图个方便都加了来的。
细想一下,有个人悄悄注视,还翻着老更新反复看,抓着我鸡毛蒜皮,揣摩我的生活和心情,对我下定义,甚至出于某种目的,对我试图投其所好……
我作为“乙”,恐怕汗毛都要竖起来了。本来是个微信网络平台,说私密私密,说公开也公开。怎么瞬间有种自家洗手间换了单面镜的感觉?
04
别说这不够吓人。正好看到sir电影一篇文。“看完它,我立刻把我朋友圈设为三天可见”。
sir说了一个关于《YOU》的电影故事。女主贝克和男主乔相遇于一次邂逅。
慢慢的,贝克发现乔开始无处不在的“贴心”。乔总是能及时给她生活提供“有用”建议,懂得她的爱好和迷惑,甚至在贝克最低谷的时候“英雄救美”……
但这并不是一部浪漫剧。作为观众,我们知道,这是一部犯罪心理剧。乔不是上帝派来的天使,那些了解和所谓体贴,都是乔从网络人肉和跟踪偷窥贝克,做的“功课”。
贝克这姑娘活得心太大,什么隐私也不知道设防,连住房都安的透明大窗户。她更不知道因为嫉妒,乔一锤子敲晕她的男友,囚禁起来毒死了事。
这个叫做乔的魔鬼,偷偷顺走贝克遗忘的手机,共享更多隐私账户,私密邮件,还以为全世界自己最配“爱”她。
这个叫做乔的魔鬼,从偷窥到杀人一步步升级,假扮天使还很入戏。贝克成了他掌心的羔羊。
05
看到了吗?网络时代在别有用心的人眼里,没有秘密,也不该有秘密。
无法自拔的“窥视欲”,升级成了“偷窥”和跟踪,升级成了犯罪,升级成了对别人无休止的侵略和控制。
06
如果说生活并没有那么戏剧化,那么别忘了,生活有时候会比戏剧更像戏剧。
而且所有的戏剧,都来源于生活现象,都根植于人心。
我们每个人既是甲又是乙。
如果我们的角色是甲,那么请学会一点文明。想和谁联系,大大方方直接去邀请,别人拒绝也是有别人的理由,别把自己的“面子”摆错了地方,承受拒绝,是成年人的常态。
毕竟窥视欲,说不出口摆不了台。说缺德好像没那么严重,但说句龌龊阴暗,并不冤枉。
如果我们的角色是乙,那么请了解一些常识。经验是慢慢丰富的。
想发朋友圈,发。就别敏感谁爽谁不爽,这么去瞎猜测,不但开心不起来,还会被拖入负面的漩涡。
要是做不到那么洒脱,就屏蔽,分组可见,或者干脆闭嘴。毕竟是少些麻烦。朋友圈又不是什么非经营不可的事业。
勇敢的三天可见吧。或者随便。
三天可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