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9-8
【原文】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諟(shi)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解释】
《康诰》:《尚书.周书》中文章,周公诰康叔,康叔:文王之子、武王及周公旦之弟、成王之叔叔,名康。
《大甲》:即《太甲》,《尚书.商书》中文章。太甲,商汤嫡长孙、商朝第四位国君。因朝政昏乱,被伊尹放逐、教化,悔过之后,还政太甲,诸侯归顺、百姓安宁。
《帝典》:《尚书.虞书》中文章,即《尧典》
克:能够
顾:瞻望、注视
諟:此
明命:光明的本性,就是明德
峻:通“俊”,崇高的
【难点】
“传”的第一篇。夏、商、周上古三朝的事情,就是“明明德”,而且都是自明,就是要“自明其德”!
此处难点,在于“自明”之难,因此出现两个动词:“克”和“顾”。其核心,在于要刻意去做,用心去做,才能明德、才能保守天命。
人的本性,容易被欲望蒙蔽,失去“明德”!
如伊尹作书太甲所说:人皆有此明德,而心志放逸忽忘者多,唯有先祖成汤,能心上时时存着,恰是眼中时常看着一般,无一时之怠玩,所以为商之圣君。(见《华杉讲透大学中庸》)
【启发】
如何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明德?这个没有现成答案,也不能指望别人告诉你。因为它在你心中。
有三个圣贤的经验,或许可以启发你,如何去寻找内心明德。
其一,孔子。十五而有志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通过学习,立自己之“志向”。因此,学习的目的,不仅仅为了知识的获得,更是明德,立志!
其二,王阳明。龙场悟道,此心光明。什么是德?人人皆有。一个盗贼,叫他脱去衣服在大厅广众之下,他也不会愿意,为什么?因为内心还有良知!这就是自己的德。
其三,稻盛和夫。你应该坚持什么道理?很简单,去问问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老师跟他们讲的做人原则,比如讲真话,不撒谎,这些就是。
然后,就是坚持。太多诱惑,让你无法坚持。尤其是内心私欲。
周公告诫康叔,治理殷地,要弘扬其父文王的美德,坚持、笃行。
《大甲》中的太甲(商汤之孙),不能管理自己的欲望,从而偏离了祖先商汤的明德、有违上天之命。商汤自己,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思考如何才能坚持自己的品德。
难得是:如何坚持,时时“明德”。
有些企业,愿景、使命、价值观,写出来,挂在墙上。却不去检讨,是否遵照执行,就是没有“明明德”。
一个组织,如能将“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化,就有可能造就一个伟大的组织。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时刻警醒:不要违背价值观和使命,这是“明明德”的好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