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谈选择,我在想我们常常做出相同选择的原因却不尽相同。
比如进行“写作”,则是笑来老师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实现财富自由的方法。于是一部分人做出了选择,做出接受选择的人我揣测大致分为三类:1、信任笑来,直接全盘接受(这算逃避选择,还是选择笑来老师的附加值)2、思考过后觉得有道理,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然后接受的。3、不完全信任笑来老师,也思考不出个所以然,抱着试一试态度加入写作行列的。
这样不同原因做出的选择,所得结果会有什么样的异同呢?
我想起一则故事:一个信徒向大师请教修行方法,大师说你只要心中默念我的名字就可以做到你想做的事了,一日大师见信徒在悬崖凌空虚度,就问他是怎么办到的,信徒回答说只是心中默念大师的名字就办到来了,大师将信将疑默念自己名字想要踏空而行,结果摔成重伤。
信徒虽然默念的是大师的名字,但凭借的却是自身的信念力量。笑来老师给我们指出方法,但不能给我我们直接的力量,力量来源于我们直接的践行,而非凭借外力。
上面提到的三种选择“写作”的原因,前两者都有“自信”的力量。而第三种如果在意识或者潜意识里怀疑,并且做出不好的判断,那么他们所预测的往往会变成现实,最后认为果然不出自己所料,并没有什么用。
选择的路径只是表象,而选择的原因、出发点,才是影响实践执行过程,以及结果的内在因素。
选择的背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