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智能气功简书·道学
《常态智能与超常智能(6)》(转载)

《常态智能与超常智能(6)》(转载)

作者: 石竹 | 来源:发表于2018-01-07 21:16 被阅读25次

我们上面讲了“波即是水”,水一动之后出现波浪了,这个波浪本身也是水,以此来比喻意识活动她是意元体的功能。“而意根是建立的常态智能的量度模式并用以量度事物的背景。”我们认识一个事情要拿背景来对照着。这个背景是我们常态智能的那个量度模式。“而量度、识别模式则是意识活动识别事物的根据。”从认识事物的角度来说,常态智能参照系是认识事物的一个背景;从模式来讲,量度、识别模式是意识活动识别事物的根据。这两句话是从不同的意思来讲的。识别事物就拿这个模式去识别,看符合不符合这个模式。

  “练气功就是要认识自身的真正的主人公,克服偏执,打破意识中框架、模式的束缚,获得意识领域的自由。”这段话写得比较短,但是在认识意识上是很关键的。这就是常人意识的偏狭性——错认“主人公”。

  (二)常人的意识活动是以正常感觉器官的功能为基础的。常人的意识为什么偏狭?因为我们意识活动是以眼耳鼻舌身这些感觉功能作为基础的。用我们这些感觉器官功能去接收客观事物,并内化到意元体之后,就使意元体形成识别事物的参照系,这个参照系完全是来源于常态智能。常态智能参照系形成之后,意元体里面那个参照系对整个人的生命活动都有导向作用。所以我们讲人的意识对生命活动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根据参照系往外发的指令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由于参照系里面都是常态智能参照系,所以首先表现在脑子的活动就是按照常态智能参照系来发展,这样就把超常智能抑制了、发展不了了。本来超常智能是人的意元体的根本内容,是它的更本质的表现。但是这部分超常智能被抑制了,意元体里面就没有超常智能参照系了,意识活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异向,也就让常态智能占主导优势,超常智能就不能起作用了。人对大自然的认识、人和大自然界发生作用,都按照常态智能去做了,人和大自然联系就只是常态智能的内容,所以人就偏狭了。

  咱们以前讲偏侠的时候讲过,由于常态智能和客观事物起作用,人就和自然界建立了常态智能的联系。比如,我们常人把这个桌子看成是个实体性物质,有占位性,这条毛巾也有占位性,把毛巾往桌子上一放,毛巾在桌子上下不去,这是常态智能与外界客观——桌子、毛巾建立的常态关系。超常智能就不一样了,超常智能对事物是整体性的,看桌子跟毛巾都没有占位性的关系,毛巾往桌子上一放,想让毛巾下去就可以下去,一放下去毛巾就透过去了。常态智能参照系就决定了人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而且认为“我”就是这个样子,把自己常态智能参照系的偏认为是全方位的。不知道自己有能把毛巾往桌子上一放就过去了的功能。那个也是我,那才是全面的真正的我。而现在的人把这些功能丢了。

  所以常人错就错在把常态参照系当成是我这一点上,错认了主人公。那个主人公本来是所谓神通广大的,可现在却把没有神通广大的这个普普通通的我当成真我了,这样就错了。这个问题我们讲得简单点,因为局限性这个问题在运用意识里也有,在这里关键是把错认主人公这个问题认识清楚。

  同学们以后要经常想我是什么。以前佛家讲父母生前本来面目。因为现在一般人都认为这是“我”,这拿东西的是我,摸东西的是我……佛家就给分析:拿东西是你,那么你是什么样子?你生以前是什么样子?这叫参见生前本来面目,让你想你生以前什么样子,你一说就错了,叫离相去知。离开这个相,去掉知觉、智慧,把智慧扔掉那才是我,其实指的就是意元体的功能,你只要意念一动,就是意识了,意识本身那不是真我。其实意念本身也应该是真我那才行。

  大家要琢磨意元体的功能。我这儿要做决定,做决定的是那个我,但是要分清楚,那个决定是根据参照系出来的,谁去考察他呢?考察的那个才是我,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一边讨论一边自己去领悟。这些东西是比较难讲的,我虽然尽量想把古人的东西讲得更深入一点,但是这个内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一层层扒开来分析。以前佛家大德讲佛学,由于时代关系他们讲不清,我们现在仅讲一个心性,讲意识论就花了这么大的篇幅,用几万字来讲它,以前是只说一句“心”、“本来面目”,叫你自己琢磨去。咱们似乎讲得比古人详细多了,但是也还得靠同学们去想,自己内在去琢磨这个道理。

《常态智能与超常智能(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柏陌笙:相由心生,法则众生,所能脱离而出的,可能仅仅只是一个意识吧!
    石竹:@柏陌笙 😊😊

本文标题:《常态智能与超常智能(6)》(转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wim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