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80后的人,本书也很80后,但是不会向严肃枯燥的文学作品那样晦涩难懂。
书中的最后是我们必须问自己的问题,人生会有很多的问题,答案就在我们生活的这张答卷上,不知道答案的,就看看你现在的生活,听听心底的声音。
然后回顾“我”一路是如何走来的,书中的“他们”又是如何走来的。
到这里想说一段让人最有感触的,刚发现的一段书评内容:
“厚朴是谁?厚朴就是Hope,厚朴就是我们都希望成为的那种人:恣意而张扬,在人群中与众不同,做不一样的事情,过不一样的生活,从不被现实所束缚,无论如何,即使去工地上砸石头赚钱,也要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因为生命的意义就是要燃烧,足够精彩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所以要去经历各种生命体验,才不枉世间走一遭。
可是厚朴最终还是被现实打败,退了学,四处流浪,回到老家,去一个偏远的村庄教书,最后自杀了。
Hope is gone。
可是“我”却成功了,我压抑着自己的渴望,在自己规划好的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上一步一步走着,放弃了很多美好的时光甚至爱情,最后成功地抵达自己的人生目标。其实“我”知道,“我”和年轻时的厚朴一样,一直在和自己抗争,我所得到的,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人生。”————豆瓣-江凌-2014-12-26

看到这段书评的时候,就完全把我内心表达不出来的东西给阐述出来了,每一个字都有扣动心弦的力量。
同时,还有很多人喜欢关于母亲和父亲的章节。
对于母亲的感情,是很玄妙的执着,她们觉得那是美好的,是那个时代的爱情,可是我却完全不如同,感情不应该是负累,爱,不应该是继续前行的阻碍。
都说我们看到书籍之后的感受,都是我们当下情感的表达,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更多的人追寻到的是情感。
关于母亲近乎执念的爱情,父亲的逝去带来的伤痛,太婆精神支柱般的存在等等,感受着情感的洗礼,伴随着眼泪的苦涩。
不是每个人的看法都一样的,也有很多人的吐槽,但我更愿意感受我期待的阳光,不过也来谈谈看吧!
对于全书,他的评价是:“不是它好,是别人更烂。仅此而已。”
在《张美丽》之后,所有故事开始带有“浓重故事性”与“自我标榜性”。很多人会有一种感觉,就是在着篇之后,本书才算进入了高潮,可他却完全不这么想。
他认为《皮囊》这本书,皮不是皮,骨不是骨,出来开篇写“太婆”提到“皮囊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之外,就完全跑偏了,自传不像自传,小说不像小说了。
总的来说,是一本让人失望的书,完全背离了一切的初衷。
就我来说,还是比较偏向好的一方,因为就这本书而言,我得到的,远比已知的,和失望的多的多。
对一本书的好坏评价,取决定于我得到的多少,先不说这本书如何,至少我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当然,每个人的要求都不一样,这只是我的一点看法。

文章至此结束。
加油^0^~
我是最棒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