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皮囊》—回家

作者: 淇畔芷影 | 来源:发表于2017-08-02 07:12 被阅读0次

春节不回没家,清明不回没祖。

                                                        —题记

不知是年味渐渐淡了,还是习俗渐渐变了,我们现在的春节,不再似以往了。春节,回不回家不重要,旅行成常态了;一切繁文缛节能省则省;走亲访友不再是享受,而成了一项急于完成的任务……

题记里的“春节不回没家”,在我们老家,是没有体现的。现在大部分人过年都不回家,有的因为不好买票,有的因为没钱,有的因为忙,有的因为在外旅行过年……家,在一切现实面前,似乎是极其重要,但又可以随时被忽视地存在。

包括“清明不回没祖”,在我们家乡也是没有体现的,好像没有谁会为了清明祭祖而专门回一趟家。如果家里有人的话,会去给祖坟添些土,给先人烧些纸钱。倒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那里的人,即使过年没回,十五也是要回的,买了许多炮,还有许多纸钱,去祖坟给先人们送灯。

这些节日风俗,有时候是真感人。当你看到与你息息相关的人睡的那片土地,内心就会生出许多温柔。

以往,我们送的灯都是蜡烛,为了遮风挡雨,用啤酒瓶做的罩子或者是木棍撑着的皮纸做的罩子罩着,现在我们送的灯由蜡烛换成电子蜡烛灯,这就不需要准备这些罩子,只需按下开关,省了不少步骤。

当你看着十五晚上的灯火通明,看着漫山遍野闪着星星的蜡烛,听着此起彼伏的炮竹声,还有绽放在天空的各种各样的烟花,闻着漫天的烟花炮竹的味道……你会知道,原来,有那么多人,在和你一起怀念。

家与祖,是每个人存于心的东西。可现实总是有太多牵绊,有千万理由,去阻止你回家,妨碍你祭祖。

作者在文中提到,自己在生病时,不愿意去医院,一个劲嚷嚷着回家。家里有什么,为什么非要回家?他没有回答母亲的问题,这个问题,恐怕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记得我考研前一个月,在学校低烧了一个星期,夜晚也睡不着,心里发慌。去校医院,医生说三十七度五以下都是正常体温,我没有发低烧。我当时已经很难受了,头疼的要炸了的感觉,眼泪哗哗地就流了下来。

明明不想让父母担心,还是忍不住给我妈打电话。妈妈让我叫我爸接我回家去看医生,因为低烧很容易烧成别的病。我爸接我回家,就在他那里待了一夜,也没吃药,也没打针,烧就退了。而此前,我在学校吃了许多药烧也没退。

人一生病,就很脆弱,也爱委屈。就像那时候,一个头疼,就让我委屈到大哭。人在脆弱时,第一个想起的是回家,家是最好的疗养地。

为什么要回家,因为家里,有温暖,有爱,父母的庇护,家让你放松,家让你有安全感。在家里,你不再是一个人,你的痛苦与病痛,有亲人为你分担,你的不安与焦虑,有亲人为你开导。你可以不坚强,你可以不用一个人承担,你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你可以忘记一切,让灵魂得到休息。

家是什么?

苏轼曾经写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我喜欢他的这句话。是的,能让我们心安的,才是我们的家。

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家是心灵的避风港湾。大概能概括一切吧。家守护着我们的身体与心灵,所以,当我们在外漂泊已久,当我们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第一个就会想到“回家”。因为回家,我们就可以从中得到勇气,才会更勇敢去面对一切。

我们每个人心里的家都不一样。有的人认为,出生地是家;有的人认为,成长地是家;有的人认为,自己最后居住地是家;而有的人认为,有父母亲人的地方才是家。

家有很多种模样,我想,我比较认同的是有父母亲人的地方才是家。

当你的心,没有安全感,找不到方向,也就意味着,你已远离家乡。

我想,无论是不是春节,无论是不是清明,我们都应该多回家。回家,不需要仪式,不需要那么多理由,只因为,那一刻,我想回家了。

我们走的再远,也还是家的孩子。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迷路到自己家。

我眼中的《皮囊》—回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眼中的《皮囊》—回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fe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