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难劝该死的鬼”,这句话是我听单田芳先生的评书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比喻一个人刚愎自用,别人的任何良言都听不进去,最终送掉了自己的性命。今天读到一则故事,恰好应了这句话。
话说公元前453年,掌握晋国国政的几个权臣发生争斗,智伯联合韩康子、魏桓子,发动了对赵襄子的战争。
一日,赵国丞相张孟谈拜见晋国智伯后出来,正好被智过遇见。智过进入营中对智伯说:“韩、魏二国恐怕要改主意了。”智伯连忙问道:“何以见得?”智过答道:“我刚才在辕门外遇见张孟谈,见他表情矜持,行为高傲,有些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智伯听完,摇了摇手说道:“不会的。我已经与魏桓子和韩康子约好了,打下赵国后三分其地,他们又怎么会背叛我呢?你千万不要将些话传出去。”
智过回到自己的营帐后,总是放心不下,就去拜见了魏、韩二人,回来后对智伯说:“魏、韩二主表情不对,恐怕他们的心思已经变了, 一定会对大王不利。大王一定要小心防范,最好是现在就将二人杀掉。”智伯听完后,仍然固执己见,说道:“他们的军队已驻扎晋阳三年有余,肯定会攻下赵国而分享好处,又怎么会有其他的心思呢?你就不要再说了。”
智过听完又说道:“既然不杀二人,那就更加亲近他们吧?”智伯问道:“如何亲近?”智过答:“魏桓子有一谋臣叫赵菱,韩康子有一谋臣叫段规。此二人皆是能改变他们君主意见的人。你可以与此二人约定,如若能攻下赵国,可分给二人拥有万户人的城池。这样,韩魏二主就不会变心,您也能得到想要的土地。”
智伯听完摇了摇头,说道:“破赵之后,三分其地。我若再分给他们两人各万户之城池,那我所得之土地,岂不是更少了?”
智过见智伯如此固执,便离开军营,改姓辅氏,隐居他处。
赵国张孟谈听说此事后,连忙拜见赵襄子,“我在智伯的辕门外遇见过智过,他从那里出来后便更改姓氏。看来他是怀疑我了。所以我们今晚必须动手,否则后患无穷。”赵襄子听完,点头称是,接着派张孟谈约见魏、韩二主,约定今晚动手。
智伯的军队在赵、魏、韩的联手进攻下,很快被打败,智伯更是被生擒活捉。后来,智伯被处死,国家灭亡,土地被分,智伯家族更是被全部株连被杀。智过一族因改姓辅氏而得以保全。
真正的智者总能在微妙之中预见灾祸的苗头,从而采取措施防范,保存自己。愚者之所以是愚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建议,从而导致灾祸的降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