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是我们常见的习惯,为此我也读了不少诸如《拖延心理学》之类的书籍,试用了不少方法,但疗效大多不能持久。其实, 我们对拖延要区别对待,分别处理。一般来讲,拖延原因不外乎三种,一是目标乏味,导致缺乏激情。譬如,要准备某次考试,表面看任务很重要,甚至也还紧急,但因为备考内容枯燥,即使强迫自己静心看书,可能因缺乏新奇感,坚持不到几分钟,又被新奇事情转移了注意力。二是害怕失败,不敢正确面对。譬如,内向性格者,一般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即使重要会见也拖延着,一直到不得不见时,匆匆忙忙去见,因没有主动意识,效果和心境自然在打折扣。三是目标完成困难大,无从深入推动。譬如,偶然想出一个主题,头脑一热想写出文章,但写了几行或几段,因无内容而写不下去,只好任其拖延。
解决拖延之道,我觉得如同对待情绪问题一般,首先要认同拖延,没有必要上升到“病症”大加批判;其次,要分析拖延合理成份,譬如,承认目标缺乏吸引力,承认自己性格差异,承认存在的困难等等;再次,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类剖析;最后,根据原因对症下药处理。对复习备考乏味的目标,可以转换一些方式,增强新鲜感,譬如,改纯粹看书为朗读、抄写、打字,或者制作成思维导图增强兴趣;对因害怕失败,不敢面对,做好最坏打算,不过多考虑负面场景,直接行动,譬如,我最近要见孩子老师,我不去想什么时候做,而是直接拿起电话,打到号码拨打出去,趁此未接通时思索说什么,打通后直接联系,这个办法我试了几次效果很好。对于因困难导致的拖延,可以分解任务,譬如,写作卡壳时,重新读点资料,换个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减少阻力。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将拖延几个任务都放在手边,利用拖延导致的自责心理,会自然会从中选择一件稍稍简单的事情去做,这样既能改善拖延带来的焦虑,也能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虽然有拖延但至少能减少拖延的目的。
当然,归根结底,解决拖延最重要的还是少考虑得失,以行动说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