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就是可以理解到对方的内心感受。善解人意的能力其实就可以理解为共情的能力,特别是当对方内心有不好的感受时,善解人意的人会让爱人感觉到被理解、被支持。基本上大家都愿意找这样的人做爱人,每个人都渴望找到一个有着很强共情能力的爱人。
我们都知道人是需要关系才能存在的,如果没有了关系,人就像独自一人生活在地球上一样,是非常孤独和痛苦的,一切也就变得没有意义。但人们需要的关系,并不是名义上的关系,比如结婚了就有了爱人,看似有了一个配偶关系,但这个形式上的关系并不是人真正想要的。关系只是一个表象,人们是希望通过关系得到理解、爱、关心、陪伴、支持等内涵。只有关系,如果关系中没有理解、爱、关心、陪伴、支持等,在心理层面上,这个关系跟不存在没有什么区别,人依然是孤独的、寂寞的,甚至内心是寒冷的。
就像是我们家家都有水管,但我们想要的绝对不是水管本身,而是水管里源源不断流出来的水,我们要的是水,生命之源。水管只是个渠道,水才是最终目的。关系也像是一个渠道,理解、爱、关心、陪伴、支持等这些才是最终目的。
拥有亲密关系,但关系里没有理解、缺少共情的话,其实也很难有关心、爱、支持、陪伴,因为关心、爱、支持、陪伴都需要有理解这个前提的,没有理解的关心、爱、支持、陪伴,并不一定是对方真正需要的。这样的话,和没有这段关系是一样的,甚至会还不如没有,因为没有了这段关系也没有人向你索取和产生那么多的不满与争吵。
共情和述情一样,也是有基本功的。缺少这些基本功,就是缺少共情的基础,在实际运用中就会做得不到位,或该运用的时候根本想不起。第一个基本功是对情绪的关注和接纳,也是对感受是否良好的关注;第二个基本功是准确地描述出对方的内心感受。
共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很难标准化,只要你能去理解别人,对别人的感受感同身受,并照顾到对方的心情,让对方知道你很理解他的感受,就是共情。,你可以试着遵照这四个步骤共情对方:
第一步:接受。当一个人有了情绪后,去接受这个人有情绪这个事实,并且开始关注这个人经历了什么。简单说,就是当你注意到你的爱人或身边的人心情不好了,你就开始去关注他的心情,并且关注的时候是以一种接纳的态度来进行的,就是你允许他心情不好。在那些只关注“事”的人的世界,有时候是不接纳人有负面情绪的。所以,当有人有负面情绪,这些人会躲避有负面情绪的人,或者去指责有负面情绪的人,要求他们把负面情绪压抑起来。
第二步:了解。在第一步接受并关注了对方的情绪后,紧接着就是要了解他内在的感受和发生的事情。一个人会有负面的感受,一定是有原因的,哪怕这个原因不是当下刚刚发生的事情,也许是他想起了以往的一些事情,也许是他对眼前自己的境况的一种伤感,也许是他对未来的焦虑,这都是属于负面情绪,都是需要有人理解和共情的。
在共情过程中,必须先认真地聆听对方讲述他有负面感受的原因。也就是他所经历的或想到的事情,满足对方述说的需求。这样的话,愿意听对方说话,就会让对方感觉到被接受和关注。这一步需要注意,聆听的时候,一定要把事情从头到尾完全听完,认认真真地听,中间尽量不要打断对方,让对方感觉到完全被关注和接纳。能做到这一点,本身就会对对方有更多了解,而理解正是来自了解。心里理解了,自然也就容易接纳,愿意聆听别人的人,更容易理解和接纳别人。再强调一下,如果对方实在不愿意现在说,不要勉强。很多时候,对方心中的情绪稍微平复一下后,就会更愿意说了,特别是男人更容易这样。这个时候给对方点空间,等待对方想述说的时候再听他说,这本身就是共情。
第三步:表达。这一步是整个共情的步骤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即便前面都做得很好,只要这个步骤没有做好,基本是前功尽弃,甚至还有更不好的感觉。这一步的内容是表达,表达的是什么呢?不是去说对方有“理”,也不是去说对方“对”了。而是去表达出对方起情绪的内在过程,基本等于告诉对方“你是有资格起情绪的”。
什么叫起情绪的内在过程?每个人起情绪内在都是有个思维过程或感受过程的。在前面我们介绍过,很多时候,理性情绪的产生是一个由事件到看法、再由看法到情绪的过程,有时就是要用你的语言表达出这个过程,并不是去说他做得好或想得对,而是像对他说的内容做一个总结。有点像上学时老师常让做的,读一篇文章,然后总结出中心思想。一定要用你的语言,而不是完全重复他的话,这才说明你是真的理解了。最后一句话用问号,等待对方来确认,往往会有更好的效果。这样做的好处是万一你说的不是她本来的意思,她就会说出她真正的内在过程是什么。当不确定对方的内在过程时,用这个句型就会比较安全。
实际运用中,这个步骤里找到对方内在过程是个难点。因为你一边要听对方讲述事情,一边要理解其中会引起他情绪的内在过程,注意力需要非常的集中。不过,只要经常练习自己的总结归纳的水平,这个能力就会不断提升。
第四步:启发。在共情的过程中,做完第三步,表达出了对方起情绪的内在过程,基本上对方的心情就会好很多。因为他既被接纳和关注了,又满足了述说的需求,也被理解了他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情绪,要说到这里共情就可以结束了。
但如果你愿意,你还可以做些事情,引导对方去思考,帮助他试着去理解别人,减少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时起情绪的概率,在这件事情里他有没有还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还可以引导他去关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面对未来。
启发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对方进行思考,也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到对方。这里,我们把启发又分为两步,实际上是两个角度,不一定非要按照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启发对方理解他人,或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这一步的启发,基本的问题都是“为什么”。通过问“为什么”,让对方去思考他人的出发点和需求,或者看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不是停留在自己的逻辑上。目的都是让对方去做更多的思考,视野变得更宽广,看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这还有利于帮助其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少起情绪。需要强调的是,这是非常理性的做法,在做这步之前,一定是对方觉得你非常理解他了,他的情绪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释放,整个人恢复了理智和平静,你才能和他探讨这些问题。否则,在他的情绪没有被理解之前做这些,只会让他感觉到不被理解,这样的话,就不是在共情了。
启发的第二步:是引导对方去关注未来、关注解决方案。发生一件事情,起了情绪也已经平复了,也能够理解他人了。接下来可以引导对方从眼前这件事情中走出来,去关注未来怎么解决这件事情。
有一点是如何强调都不会过分的,共情本来并不应该有步骤,因为这是一种态度、一种能力。写出这些步骤只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共情的内涵,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只要你有了这些步骤中的态度,就是在共情。
这些基本的态度就是:
1.接纳对方有情绪;
2.先关注“情”再关注“事”;
3.用心聆听和了解对方到底经历了什么;
4.表达出你听后理解到的对方有情绪的原因和过程;
5.不评论对错;
6.不直接给出你的建议;
7.引导对方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
8.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对方身上。
网友评论